威灵仙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张廷模中药学化瘀止血药三七
TUhjnbcbe - 2021/5/8 19:01:00

三七


  这一节药当中主要的药就是三七,这个药是五加科人参属的一种多年生的草本植物。为什么我们命名叫三七?有很多种不同的说法,也就是猜测。比较通行的一种说法,就是这种植物它这个复叶一般是有三枝,我们这个看到的是有四枝。就是说多数是三枝,每一个枝上又有七片左右的小叶,所以称为三七。三个大的叶片,每个叶片上面又有七个左右小的叶片,这是一种推测。另外一种推测,就是说三七这种药物在栽种的过程当中,它对光照的要求,它三分喜阳,七分喜阴。就是说比如太阳光照的时候,百分之三十的光照的时间就可以了,所以称为三七,这个是另外一种猜测,或者这种说法是根据它生态环境,不要太直接的照射,稍微喜欢遮阴一下,比较阴凉的地方。还有一种说法,就是说三七的三本身应该是大山,高山峻岭的山,这个七就应该是漆家具的水字旁的这个漆。为什么有这个名称呢?《本草纲目》就有,因为它生长的环境在山坡上。为什么有那个漆?就是说它的止血生肌的作用很好。那么李时珍讲的,“如漆粘物”。我们中国传统用的漆,就是从一种树上把它收集起来的一种液体,它的粘着能力是非常强的。比如我们有两块木料,把它稍稍的推光滑,用漆把它粘起来,然后用力的拉,可能其他的地方都拉破了,粘的地方仍然粘的很牢。那么就是说好像三七在功效方面,有这个如漆粘物。后来有的人为了写处方的时候方便,这两个字的笔划最少,一共加起来才五划,所以是另外那个山漆把它演化过来。不管怎么说,这都是种种的猜测,现在没有一个定论,只供大家参考的。三七最早的道地产区是在广西,所以就叫广三七,是广西三七的简称。这个不是和土相对应的,就广西。那主要在田州、田阳,为集散地,就是现在的百色地区,所以过去又叫做田三七。以那个地方来作为集散地,最有名。后来发现云南地区土质更好,所以栽种的面积不断的扩大,现在云南后来居上,成了当代的三七的新的道地产区。所以一般又称为云南三七或者滇三七。这是从道地产地的情况,发生了转移。但是现在不管广西或者云南的质量都是比较好,所以都在使用,这个名称。另外三七它可以在开花以前就是夏天这样子采挖,它没有经过开花结子,养分消耗比较少,所以挖的三七比较坚实,晒干了以后沉甸甸的,这种叫春三七,这个质量比较好。在开花结子以后挖的,质量就比较差一些,相对来说就要轻一点,质地不那么重,一般称为冬三七。在产区绝大多数都是春三七,只是有的地方要采取有性繁殖,用它的种子来播种育苗的,不得已少量的留一点种,才有这种冬三七。如果不需要留种的,一般不会有,在有性繁殖的那种情况下那是少量的,不多见。另外这个三七它的质量和它生长的年份有密切的关系,它是个多年生的植物,一般认为可能就是生长个五到七年这样的质量就相当好了,可能二三年的质量相对就要次一些。所以有的显得很重、很苍老,那种就是生长的年限比较长一点的,那个可能就对于三七来说,这个就是比较优质的,就是那种所谓的“铁皮铜骨”,鉴定学上说的那种黑亮黑亮的,很硬的这种三七。但是现在由于栽培技术的改进,有的生长的年限短但是它的个头并不小,那质量不一定是真正的好。但是传统对三七分它的质量好坏,就用它的个头的大小来分档次,一般多少个头,比如说60个头的三七,一般指的60个就有克,就有一斤,过去的一市斤。个头的,就是个这种三七,就是一市斤。一般来说个以上才能够有一市斤的,就叫无数头,那就不再去统计它了。所以在同年生的情况下,头越少,它的质量越好,价格也越高。但是现在个头大,不一定它就是质量最好,因为它生长的年限那没有可比性。如果说生长五年的它个头很小,有的生长三年的,它个头很大,那宁肯要个头小五年的,不宁愿要三年个头大的。所以传统那个完全按个头大小来分多少个头的那是在当时的那种条件下,因为大家都有这个共同的游戏规则。比如都是四年采挖,都是五年采挖,那样子就非常科学。现在可能有的就是投机取巧,不一定种那么长的时间,所以这个是在使用药材当中需要注意的一个问题。

三七的功效实际就两大功效,一个止血,一个活血化瘀。作为一个止血药,三七是一个化瘀止血药,止血不留瘀。所以它最适合于瘀血引起的出血证,比如说跌打损伤有瘀血的又有出血的,最适合。少量的加在凉血止血或者收敛止血,尤其是收敛止血,它也会止血不留瘀。所以它应用的范围也可以扩大,但是要注意一点,是在止血药当中,三七的温性还是比较明显的。所以一般这种血热妄行,热势比较重的,三七不是一个很适合的,其他的情况下都可以普遍的广泛的使用。惟其要注意到的它的温性的问题,尤其血热妄行,那么量一定不能太多。这个应用很广泛的,止血不留瘀的一个药。另外就是活血止痛或者化瘀止痛,它可以用于多种瘀血疼痛证,当然包括跌打损伤,包括妇女的痛经,产后的瘀血腹痛,甚至于疮痈肿痛。张锡纯的说法比如说风湿痹证的有瘀血的这种疼痛等等,都可以用三七来化瘀止痛,一个应用很广泛的化瘀止痛药。但是最重要的是治疗外伤的瘀血疼痛证,所以很多文献里面就把三七称为金疮的要药。金疮其实就是兵器伤,就是刀伤。过去打仗的时候,主要就是用金属的这个器械互相来斗。所以所谓的金疮主要就是指的兵器,就是刀伤。为什么它是一个治疗金疮的要药呢?第一,它能够全面的针对金疮的病因或者病理变化,全面的适应金疮的病理变化。如果说金疮没有伤口,有瘀血,它能够化瘀止痛,而且(有)很强的化瘀止痛的作用;如果有伤口,三七是一个很好的生肌的药。为什么我们前面说它如漆粘物,就是有良好的生肌作用。如果有出血它又能明显的止血,而且止血不留瘀。金疮外伤不外乎就这种情况,都有瘀血,都有疼痛,它能化瘀止痛。要么就是有出血,有出血它能止血;要么有伤口,它能够生肌,所以能够全面适应。还有一点供同学们参考,这个也是我个人的一孔之见,或者说个人观点。这是我从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这样子悟出的一个,三七能够增强外伤的患者对于出血和疼痛的耐受性。为什么呢?李时珍在《本草纲目》就说,古时候的人在当时如果触犯了刑律,当时到公堂上去那就是比如说杖多少杖或者打多少大板。打什么地方呢?打臀部,打屁股,打得皮开肉绽。那么就是说要过堂了之前,有的人就恐惧,担心在公堂上,比如(打)几十大板的时候受不了,先吃一点三七。李时珍说的不容易瘀血,恶血不容易攻心。所谓的瘀血,恶血不容易攻心,就是说因为疼痛,因为出血不容易导致休克,出血性的休克,疼痛性的休克,患者的耐受力增加了。我们教研室这个研究生,硕士研究生有人做过这方面的试验,确实是有明显的区别,有差异的,增强耐受,出血和疼痛的耐受。所以李时珍那个记载也不是它凭空想出来的。所以我觉得这个可以供同学们参考。它作为金疮的要药,增强耐受性,这个不可忽视。另外三七从赵学敏开始就强调它是一个补气血的药,但是我们历来的教科书上忽略了,对于这个三七的滋补强壮,补气血的功效只字未提。这个功效在古代文献当中有记载,在西南地区的民间普遍使用,比如说在云南、贵州、四川这一带,很多产妇一般在产后都要用三七来蒸蛋或者蒸鸡,不仅仅是一个活血化瘀止痛,有利于产妇气血亏虚的恢复,用它来补气血。我看见一篇文章,是美国的一个药理专家,到云南和昆明的植物研究所长期的合作研究,后来他发表了一篇文章,就说三七是产在中国特殊地域环境里的人参。因为三七和人参地面部分、地下部分从形状到气味非常相似,同科同属,就是一个家属里的两兄弟,含的成分那个皂苷类的成分很多都是相同的。所以从化学成分,这个物质基础,它也应该有补气血的作用。所以这个应该加以肯定,=此外三七还有较好的滋补强壮的作用。举了《本草新编》这个是清代的,还有《本草纲目拾遗》这个是赵学敏的,都是比较早的文献,加上现代民间的一些用法,所以不完全把它作为一个止血或者化瘀的药物,还要把它作为一个补虚的药物来使用,尤其是兼有出血的或者瘀血的一些气血亏虚的患者,这样子综合加以应用。现在有很多保健品,或者过去所谓的“健”字号的药,三七都是把它作为滋补强壮的药在使用,在当代有很大的发展。这个功效应该把它肯定下来,所以我们书上就有这样一点。三七在用法的时候,丸散剂作用比汤剂好,它能够充分的利用。所以多研末服,多作为散剂,这是关于三七的情况。这节课就讲到这个地方。

前期课程目录:

张廷模:《中药学》发散风寒药--麻*

张廷模:《中药学》发散风寒药--桂枝

张廷模:《中药学》发散风寒药--紫苏、生姜

张廷模:《中药学》发散风寒药--香薷、荆芥

张廷模:《中药学》发散风寒药--防风、羌活、白芷

张廷模:《中药学》发散风寒药--细辛、苍耳子、辛夷、藁本

张廷模:《中药学》发散风热药--薄荷、牛蒡子

张廷模:《中药学》发散风热药--桑叶、菊花

张廷模:《中药学》发散风热药--蝉蜕、蔓荆子、葛根

张廷模:《中药学》发散风热药--柴胡、升麻、淡豆豉

张廷模:《中药学》清热泻火药:石膏、知母

张廷模:《中药学》清热泻火药:芦根、天花粉

张廷模:《中药学》清热泻火药:栀子、夏枯草、决明子

张廷模:《中药学》清热燥湿药:*芩、*连、*柏

张廷模:《中药学》清热燥湿药:龙胆草、苦参、穿心莲、秦皮

张廷模:《中药学》清热解*药:金银花、连翘

张廷模:《中药学》清热解*药:板蓝根、大青叶、青黛、贯众

张廷模:《中药学》清热解*药:鱼腥草、蒲公英

张廷模:《中药学》清热解*药:紫花地丁、土茯苓、熊胆、野菊花、红藤、败酱草

张廷模:《中药学》清热解*药:山豆根、射干、马勃、白头翁、马齿苋、鸦胆子

张廷模:《中药学》清热凉血药:生地*、玄参

张廷模:《中药学》清热凉血药:牡丹皮、赤芍、水牛角、紫草

张廷模:《中药学》清虚热药:青蒿、地骨皮、白薇、银柴胡、胡*连

张廷模:《中药学》攻下药:芒硝

张廷模:《中药学》攻下药:大*

张廷模:《中药学》攻下药:番泻叶、芦荟

张廷模:《中药学》润下药:火麻仁、郁李仁

张廷模:《中药学》峻下逐水药:甘遂、大戟

张廷模:《中药学》峻下逐水药:芫花、牵牛子

张廷模:《中药学》峻下逐水药:商陆、巴豆

张廷模:《中药学》祛风湿药:独活、威灵仙

张廷模:《中药学》祛风湿药:乌头、木瓜、乌梢蛇等

张廷模:《中药学》祛风湿清热药:防己、秦艽

张廷模:《中药学》祛风湿清热药:络石藤、雷公藤、豨签草、臭梧桐、桑枝

张廷模:《中药学》化湿药:苍术

张廷模:《中药学》祛风湿强筋骨药:五加皮、桑寄生、狗脊

张廷模:《中药学》化湿药:厚朴、藿香、佩兰

张廷模:《中药学》化湿药:豆蔻、砂仁、草果

张廷模:《中药学》利水渗湿药:茯苓、猪苓、泽泻、薏苡

张廷模:《中药学》温里药:附子

张廷模:《中药学》温里药:干姜、肉桂、吴茱萸

张廷模:《中药学》温里药:小茴香、丁香、高良姜、花椒等

张廷模:《中药学》行气药:橘皮、青皮、枳实、木香

张廷模:《中药学》行气药:沉香、乌药、荔枝核、香附、佛手、香橼、川楝子、青木

张廷模:《中药学》行气药:薤白、柿蒂、九香虫等

张廷模:《中药学》消食药:山楂、神曲、麦芽、谷芽

张廷模:《中药学》消食药:莱菔子、鸡内金、鸡屎藤

张廷模:《中药学》驱虫药:使君子、苦楝皮、南瓜子、鹤草芽、槟榔、雷丸、鹤虱

张廷模:《中药学》收敛止血药:仙鹤草、白及、棕榈炭、血余炭

张廷模:《中药学》凉血止血药:大蓟、小蓟、地榆、槐花、侧柏叶、白茅根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张廷模中药学化瘀止血药三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