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头新闻讯(记者霍营)16日是初伏第一天,今年的三伏长达40天,在这个夏天最容易生病的时间段,人们如何养生保健,安度伏天呢?医院专家表示,中医养生讲究“冬养三九,夏养三伏”,因此三伏天既要注意降温防暑,又要跟着节气来养生调养,才能增强体质。
饮食“多酸多甘、补气去火”
三伏天气候炎热,饮食应以“多酸多甘、补气去火”为原则,可选用一些消暑粥来滋补身体,补气清暑、调理脾胃,如薏米赤小豆粥、绿豆百合粥、冬瓜莲子粥、荷叶绿豆粥等。药粥对老人、儿童、脾胃功能虚弱者最适宜,伏天喝粥,可加山药、茯苓等药材,祛湿效果会更好。
多吃具有祛火作用的新鲜蔬果,如苦瓜、西红柿等,慎食辛辣刺激、肥甘油腻食物,少喝冷饮。夏季注意补水,不能等到感觉口渴之后才喝水,每天至少喝毫升水。
三伏天护心养心是关键
“汗为心之液”,夏天汗液大量排泄,不仅伤心气,还会导致心阴虚,容易受到暑热邪气的侵犯,所以伏天养心显得尤其重要,尤其对于本身有心脏病的患者。饮食上可吃些红枣、红豆、樱桃等红色食物,可起到养心、温阳、助眠的功效。
注意冷暖,及时增减衣物,避免诱发感冒。要保持心态平和,避免生气,尽量做到“心静自然凉”,防止“情绪中暑”危害身心健康。
清热除湿多按摩这两个穴位
三伏天闷热潮湿,人体很容易被湿邪侵袭。平时可以多按摩足三里、承山穴,还可以选择背部拔罐及背脊两侧刮痧,都可以起到祛除湿邪、调和营卫之功效。
睡前用热水泡脚,有健脾、除湿、通经、利水等作用,还能提高睡眠质量。对于大部分人,伏天用40℃左右的热水泡脚就可以。若出现四肢乏力、发困、食欲减退等症状,可以在热水中加上威灵仙(祛湿)20克,苍术(通经)15克,白术(健脾)15克,效果会更好。
另外,三伏天气温高、阳气盛,人体腠理疏松,经络气血流通,有利于药物的渗透与吸收。选用具有辛温祛寒作用的药物贴于特定穴位,通过经络传导,温补阳气、驱寒祛邪,可达到“冬病夏治”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