萎缩性胃炎也称慢性萎缩性胃炎,以胃黏膜上皮和腺体萎缩,数目减少,胃黏膜变薄,黏膜基层增厚,或伴幽门腺化生和肠腺化生,或有不典型增生为特征的慢性消化系统疾病。
常表现为上腹部隐痛、胀满、嗳气,食欲不振,或消瘦、贫血等,无特异性。是一种多致病因素性疾病及癌前病变。
萎缩性胃炎是可以逆转的
既往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形成后,病变部位萎缩的腺体不能恢复,病变不能逆转,从而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不能治愈。
但是临床与实验的研究进展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若早期发现,及时积极治疗,病变部位萎缩的腺体是可以恢复的,其可转化为浅表性胃炎或被治愈,改变了以往人们对慢性萎缩性胃炎不可逆转的认识。
萎缩性胃炎的癌变几率
根据随访资料分析,其绝大多数预后良好,一般认为其癌变率是:
5?10年癌变率3%?5%;
10年以上10%;
轻度异型增生10年癌变率2.5%?11%;
中度异型增生10年癌变率4%?35%;
重度异型增生10年癌变率10%?83%。
其中重度萎缩性胃炎伴中、重度肠上皮化生及重度不典型增生者,或伴癌胚抗原阳性的患者,癌变率更高,应引起高度重视,定期随访,每3?6个月复查胃镜一次。
手术后萎缩性残胃炎者因其长期受胆汁反流的刺激,癌变率亦较高,应积极采取措施,减轻碱性反流液的刺激,预防癌变的发生。
目前慢性萎缩性胃炎尚无直接药物预防其癌变,但是祛除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因及纠正其病理状态,起到预防胃癌发生的作用。
一、内镜下切除高危的癌前病变
内镜下切除较重的癌前病变黏膜是有效的预防胃癌的手段。与传统手术比较,内镜下治疗不仅疗效相当,而且创伤小,并发症少,费用相对低廉。因此被推荐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包括重度异型增生和原位癌)的首选治疗方法。主要包括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二、根除幽门螺杆菌
幽门螺杆菌是引起胃炎,促发胃癌的罪魁祸首。幽门螺杆菌的细胞*性因子会导致胃黏膜发生增生性或萎缩性胃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患者胃癌发病率是非感染的3-6倍,杀灭幽门螺杆菌可有效预防癌变。
特别是在胃癌高发区,根除Hp对于轻度慢性萎缩性胃炎将来的癌变有较好的预防作用。根除Hp对于癌前病变组织病理学的好转有利,可以明显减缓癌前病变的进展,并有可能减少胃癌发生的危险。
三、积极对症治疗定期复查
对于有反酸烧心、食欲不振,疼痛,痞满等症状,要积极对症治疗,予以抑酸剂、黏膜保护剂、抑制胆汁反流,促胃动力药物等,以消除症状为目的,防止病情发展。
定期复查胃镜很重要,一般建议的复查频度为:
1.萎缩性胃炎不伴肠化生和异型增生者可每1~2年作内镜和病理随访;
2.中~重度萎缩或伴肠化生者每1年随访一次;
3.轻度异型增生(活检并非取自癌旁)每6个月随访一次;
4.重度异型增生者需立即复查内镜和活检病理检查,必要时手术治疗或内镜下局部治疗。
四、补充硒
硒可清除慢性萎缩性胃炎组织中使细胞老化的自由基,并干扰致癌物代谢,增强人体细胞免疫功能,可起到防癌抗癌的作用,可吃动物肝脏、肾脏、鱼虾及甲壳类海产品、大蒜、芹菜、蘑菇、芝麻等。
五、补充叶酸
叶酸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与DNA的合成、修复及稳定密切相关。叶酸缺乏引起肿瘤的原因可能与叶酸能够稳定DNA,防止细胞癌变有关。叶酸能够维持DNA甲基化,如果甲基化水平低,癌基因就容易活化,从而促发癌症的发生。叶酸可抑制癌基因活化而起到防止癌变作用。
适量补充叶酸可改善慢性萎缩性胃炎组织病理状态而减少胃癌的发生。
六、补充维生素C
维生素C和胃液可共同防止致癌物前体亚硝胺化合物的合成,可吃橘子、橙子、西红柿、菠菜、鲜枣、猕猴桃。
七、中医药辩证施治
中医药在防治慢性萎缩性胃癌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
研究发现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伴有肠化生、细胞异型增生患者,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适当运用活血化瘀、解*散结、益气扶正、健脾祛湿、养阴生津等中药,能阻止病情蔓延甚至能够实现病理逆转,从而起到防癌作用。
活血化瘀中药有三棱、莪术、八月札、三七、桃仁、生蒲*、五灵脂等;
解*散结中药有石见穿、半枝莲、蜀羊泉、白花蛇舌草、龙葵、*药子、海藻、昆布、威灵仙、半边莲、石打穿、虎杖、蚤休等;益气扶正中药有*芪、*参、太子参、白术、炒山药等;
健脾祛湿中药有苡仁、茯苓、半夏、泽泻等;
养阴生津中药有乌梅、山萸肉、天冬、天花粉、女贞子等。这样对抑制胃的癌前病变,防止慢性萎缩性胃炎伴有肠化生、细胞异型增生发生胃癌将起到积极的治疗作用。
八、饮食调理
所谓病从口入,饮食入口,首先影响的就是胃。所以饮食不调是引起胃病的重要因素。
由于在慢性胃炎发病中饮食因素占有重要地位,因此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是防治胃炎的关键,这也是与其他疾病不同的地方。
总的来说进食时做到以下几点,慢性胃炎要以说已治愈了一半。
宜慢:细嚼慢咽可以减少粗糙食物对胃黏膜的刺激;
宜节:饮食应有节律,切忌暴饮暴食及食无定时;
宜洁:注意饮食卫生,杜绝外界微生物对胃黏膜的侵害;
宜细:尽量做到进食较精细易消化、富有营养的食物;
宜清淡:少食肥、甘、厚、腻、辛辣等食物,少饮酒及浓茶;
宜戒烟酒:长期的尼古丁刺激,可使胃酸过多,从而产生有害作用。长期酗酒,可致胃黏膜损伤,乙醇(酒精)浓度越高,损伤越强烈。
结语:萎缩性胃炎并不可怕
总之,慢性萎缩性胃炎作为胃癌最常见的癌前疾病,其癌变的预警和早期发现、诊断与预防,是有效地控制胃癌发病的主要手段和策略,应予以特别重视。
但是,它并不可怕,肠化和异型增生要发展成胃癌,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
补硒可以治疗萎缩性胃炎
我国科研人员曾对69例萎缩性胃炎患者进行补硒试验。结果发现,补硒的萎缩性胃炎患者,胃黏膜不典型增生消失率达67%,肠上皮化生总好转率达61%,总有效率达67%,与不补硒患者之间疗效差别明显。
硒对萎缩性胃炎的治疗和预防胃癌的发生有一定作用。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医学营养学史奎医院内科门诊和胃镜室病人中,选择胃镜活检病理确诊为萎缩性胃炎(包括伴有肠腺化生或/和不典型增生)的志愿者39例作为观察对象,实验组每天定量补硒,对照组继续服用原来的药。3个月后进行胃镜病理随访检查。结果发现:补硒组不典型增生7例中6例增生消失,萎缩性胃炎17例中11例有好转,而对照组6例中5例未见好转。这一试验结果表明:硒对萎缩性胃炎的治疗和预防胃癌的发生有一定作用。
补硒,能增强机体抗氧化功能,预防癌变
补硒能迅速提高人体含硒酶活性,增强机体抗氧化功能,有效清除人体代谢过程中所产生的自由基,阻止胃黏膜坏死,促进黏膜修复和溃疡愈合,预防癌变。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选择30名胃镜活检病理确诊为萎缩性胃炎(包括伴有肠腺化生和/或不典型增生)的志愿者作为观察对象,实验组每日定量补硒,对照组继续服用原来的药物。3个月后进行胃镜病理随访检查发现,补硒组7名不典型增生患者中6名的增生消失,17名萎缩性胃炎患者中,11名有所好转;而对照组的6名中5名未见好转,未见增生消失。这一试验结果表明,硒对萎缩性胃炎的治疗和预防胃癌的发生有一定的作用。
动物实验已证实硒可延缓慢性胃炎发展成萎缩性胃炎的进程。对于大量饮酒的人群,补硒治疗有预防胃炎发生的实用价值。天然食物中的硒一般仅能满足人体正常新陈代谢需要,保证人们不得缺硒病。而对健康人预防癌症,患者战胜癌症,则必须依赖额外的强化补硒。
江医院消化科对43例胃癌、38例萎缩性胃炎和38例浅表性胃炎患者的血浆、尿液、胃液进行硒含量检测。结果发现,血浆、尿液中硒含量由低到高依次为:胃癌<萎缩性胃炎<浅表性胃炎<健康对照组。这项结果说明,病情越重,体内含硒量越低。低硒是导致溃疡病等胃部疾病的一个重要因素。
硒的十大功效是什么?
(1)抗氧化、抗衰老(生命之光)
(2)保护、修复、活化细胞,有助于提高机体免疫力(生命之光)
(3)解*、排*、抗辐射(天然解*剂)
(4)有助于抑制肿瘤(抗癌之王)
(5)保护心脑血管(心脏的保护神)
(6)保护肝脏(肝病的天敌)
(7)帮助恢复胰岛功能(微量元素中的胰岛素)
(8)改善视力(明亮的使者)
(9)提升生殖系统功能(生命的天使)
(10)在防治风湿骨痛、呼吸、胃肠道疾病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生物学功效。
硒在自然界的存在方式分为两种:无机硒和有机硒。无机硒*性大,生物利用率低,过量会对人体造成伤害。植物有机硒依循蛋氨酸代谢途径代谢,参与蛋白的合成,容易在组织内储存、吸收;被人体吸收后可迅速被人体利用,有效改善人体内血硒状况。
引领科学补硒新时代----麦硒康
麦硒康
中国医学院实验证明,麦硒康的抗突变作用比欧美普遍使用的硒产品效果强10-15倍,通过GMP认证.
☆以麦芽硒为原料,获得国家发明专利的硒保健品
☆具有提高人体金属硫蛋白(MT)水平的保健品
☆具有卫生部批准的增强免疫力,吸收利用率达99.%
硒和我们的生命健康硒硒相关,补硒刻不容缓!
麦硒康使用植物来源的麦芽硒,麦芽硒在众多形式不同的硒来源中,生物活性高,吸收利用率好。本款硒的吸收利用率高达99.%,含多种于硒协同作用的营养素(麦绿素、维生素A原、维生素E、维生素C)无任何*副作用,它的抗氧化强度比欧美普遍使用的硒产品强10~15倍。每袋含硒80~μg(微克),可满足我们正常定量补硒的需求。
文章内容转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谢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