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病是颈椎间盘组织退行性改变及其继发性病理改变,刺激压迫颈神经根、椎动脉交感神经甚至脊髓而引起的临床症候群。
1、病程特点:病程长且为慢性发病过程。
2、年龄及性别特点:发病年龄大多在中年及其以上,男女患病比例相似。
3、职业特点:像长期伏案工作、缝纫或者进行电脑操作等工作的人群发病率较高。
4、临床表现特点:临床表现比较复杂,与内科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的表现症状存在一定相似之处。
1、头颈部外伤:脊髓型颈椎病与颈部外伤有关,病人因颈椎骨质增生、颈椎间盘膨出、椎管内软组织病变等使颈椎管处于狭窄临界状态中,从而引发颈椎病。
2、慢性劳损:从事单一劳动或固定一种姿势工作产生的积劳性损伤,另外颈椎活动范围大且颈椎负担头部的重量加大,因此骨关节以及软组织易形成慢性积累性损伤,在慢性损伤过程中会出现肌肉、筋膜、韧带、关节、滑膜等处会垂涎牵拉、局部肌肉痉挛等情况。
3、椎间盘退变及其继发病理改变:颈部椎间盘由软骨板、纤维环和髓核组成。20-30岁后椎间盘开始退变,颈椎受到慢性损伤或外伤后,椎间盘组织退行性病变开始加重,在外力作用下慢性的纤维环向四周脱出,颈椎盘厚度变窄,相应的关节韧带松弛,颈椎稳定性破坏,受到的压力会增加,从而引起关节软骨炎及关节滑膜韧带增厚,逐渐形成骨赘等继发性病理改变。
4、先天畸形、发育因素:先天发育因素导致颈椎生物力学改变,解剖关系紊乱,从而使颈椎退变提前。
5、外界因素:外界环境的风寒湿因素可降低机体对疼痛的耐受力,可使肌肉痉挛、小血管收缩、淋巴回流减慢、软组织血循环障碍等情况,均可引起颈椎病。
1、颈部症状:最常见的是颈项部疼痛、颈部僵硬感、颈部强直、活动受限、颈部肌肉痉挛、颈部活动困难等症状,有时还会出现捆绑感、颈部胀筋感、落枕感觉,偶尔还会出现头部偏向一侧、抬头及低头困难的情况。
2、上肢症状:上肢常出现肩部、手臂、背部麻木及疼痛感觉,较严重时会出现运动和感觉障碍、痛觉过敏、手指麻木、手部无力、持物不稳、震颤麻痹等症状,随着症状变化还会出现上肢肌萎缩、肩周活动受限等情况。
3、下肢症状:对于下肢常出现的是放射性痛、冷、麻与凉的感觉,甚至还会出现下肢无力、不能站立、不能行走以及不能下蹲,这些情况多与天气变化有关,常常表现为遇冷加重、遇热减轻或者不明显,但也会出现肌萎缩、跛行等严重情况。
4、头痛:常呈现放射痛、窜痛、麻痛、胀痛、局部痛、前额痛等情况,严重时还会出现呕吐现象。
5、眼部症状:眼睛主要表现在睁眼无力、眼胀、视物不清、视力减弱、视野缺损等情况,如果颈部过度活动时还会出现眼痛、眼肌痉挛的症状,严重时还会出现一过性失明、结膜充血的情况。
6、头晕目眩:症状轻微时会出现头痛、眩晕甚至是恶心、呕吐的症状,症状严重时则会出现一过性失明伴头昏、头沉甚至是突然晕倒的情况。
7、记忆力障碍:记忆力会出现明显下降。
8、心脏症状:常出现心悸、心慌气短、胸闷憋气、心前区疼痛的症状,但是通常检查心电图时显示心电图并无明显改变。
9、高血压:主要表现为血压升高,从而引起头晕、头痛、视物模糊甚至是恶心、呕吐等症状。
10、胆囊炎:主要表现为腹胀、腹痛、恶心、食欲不振、四肢无力、肝脏区疼痛等症状。
11、半身不遂:单次肢体会出现偏瘫、麻木、窜胀甚至出现口角歪斜、语言功能障碍等症状。
12、无汗现象:常表现为肢体发凉、怕冷,单次肢体或一个肢体或头部、双手、双足、四肢远端少汗,严重时还会出现全身干燥不适、情绪不稳的情况。
13、胸闷疼痛:表现为起病缓慢的顽固性的单次胸大肌和乳房疼痛,检查时常会发现胸大肌疼痛。
临床上将颈椎病分为颈型颈椎病、神经根型颈椎病、椎动脉型颈椎病、交感神经型颈椎病、脊髓型颈椎病、混合型颈椎病六种,且不同形式存在的主要症状不同。
六种形式的颈椎病表现的不同症状
1、双手托天
具体做法:双手在腹部交叉,缓慢上举翻开,感觉自己用手把天托起来,你觉得你的头在往上拔,你的肩也在往上拔,做到最大限度,停留3秒,放松下来,回复原位。做10~20次。
作用:拉伸颈部,增强颈部肌肉力量
2、反手望月
具体做法:头往后仰,手往后背,双手交叉,翻开向后方推出。注意,我们的手要尽可能往后往上,头尽可能往后,做到最大限度,停留3秒,做10~20次。
作用:抵消低头姿势的不良影响,反向恢复颈椎曲线
3、抱肩团身
具体做法:双手抱住肩膀、尽量低头,注意腰要挺直,腰尽量不要往下塌,做到最大限度,停留3秒,做10~20次。
作用:拉升颈部肌肉、背肌,解除颈肩酸痛。
4、抓椅转头
具体做法:
坐在椅子上,双手用力拉住椅子,你的脖子和头尽量往上拔,头往后仰,做到最大限度,停留3秒,回到中立位。接下来低头做一次,回到中立位。往左转头做一次,回到中立位。往右转头做一次,回到中立位。重复10~20次。
作用:拉伸颈部,增强前后左右四个方位的颈部肌肉、韧带的力量。
5、小鱼飞——在床上也能做的颈椎锻炼
注意,在做所有的颈部运动锻炼时,脖子的旋转运动要轻柔缓慢,切不可过快,或者做用力“掰”脖子的动作。
第一招:穴位按摩
风池穴是治疗颈椎病的一个重要穴位。平耳垂过来,摸到的这个凹陷就是风池。自己按摩可以缓解颈椎病,可以改善脑供血。用拇指合适,两边各一个。不要直接摁着,稍微有点揉按,一次5-10分钟。揉得局部酸胀最好。
还有天柱穴,沿着发际的水平线上,在大筋的边缘,与风池穴有相似的功效,按摩手法近似。这些穴位都要两边同时做,左右平衡,这也是中医的阴阳平衡。
风池穴与天柱穴部位比较相近,天柱穴相对于凤池穴偏下,下图可以鉴别。
第二招:涂抹药酒
用祛痛药酒涂抹在颈椎疼痛的部位,可缓解痛苦,特别对于受过风寒后的颈椎病。药酒的作用是温阳散寒、化淤通络、祛风止痛。药酒的组成:穿山龙30g,独活30g,赤芍30g,威灵仙30g,川牛膝30g,骨碎补20g,川乌10g,三七20g,川椒20g,生姜30g,白酒克(50-60度)。一般泡7天就可以了。
使用时不需要用劲,轻轻抹上就可以了。然后贴上保鲜膜,两个小时感觉皮肤热了就可以揭掉。每天一次,不分早晚。做完以后可以用清水洗,以免过敏。
第三招:热药外敷
为大家推荐一种热敷的药袋,其组成处方有:大青盐(大粒盐)g,生龙骨50g,生牡蛎50g,灵磁石50g,紫磁石50g,青磁石50g,鹿角霜50g,滑石块50g(共g)。将上述药装入纯棉的口袋中缝住。这个药袋也适合中老年人腰腿痛。
使用方法:在微波炉中用中高火加热2分钟,以不烫皮肤为准,放在疼痛部位。
夏季伏天是治疗骨关节病的最佳季节,一方面自然界夏季阳气旺盛,人体之阳气亦随之欲升欲旺,体内凝寒之气处于易解的状态,此时利用中医传统的膏药贴敷治疗方法,阳虚者予以助阳,内寒凝重者予以温里祛寒。
可以疏通经络,扶助阳气,温里祛寒,从而更好地发挥扶阳祛寒的治疗目的。
—END—
文章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