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脊为较常用中药。始载《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商品有狗脊及狗脊片两种。
别名:金毛狗脊、金毛狗、金狗脊、金毛狮子、猴毛头、*狗头
来源:为蚌壳蕨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金毛狗脊的干燥根状茎。野生于山野。
采收加工:秋、冬二季采挖,除去泥沙,干燥;或去硬根、叶柄及金*色绒毛,切厚片,干燥,为“生狗脊片”;蒸后,晒至六、七成干,切厚片,干燥,为“熟狗脊片”。
产地:主产于四川、福建、浙江,此外广东、广西、湖北、湖南、江西、云南、贵州等地亦有生产。
原形态:多年生树蕨,高达2.5~3米。根茎平卧,有时转为直立,短而粗壮,带木质,密被棕*色带有金色光泽的长柔毛。叶多数,丛生成冠状,大形;叶柄粗壮,褐色,基部密被金*色长柔毛和*色狭长披针形鳞片;叶片卵圆形,长可达2米,3回羽状分裂;下部羽片卵状披针形,长30~60厘米,宽15~30厘米,上部羽片逐渐短小,至顶部呈挟羽尾状:小羽片线状披针形,渐尖,羽状深裂至全裂,裂片密接,狭矩圆形或近于镰刀形,长0.5~1厘米,宽2~4毫米;亚革质,上面暗绿色,下面粉灰色,叶脉开放,不分枝。孢子囊群着生于边缘的侧脉顶上,略成矩圆形,每裂片上2~12枚,囊群盖侧裂呈双唇状,棕褐色。
性状鉴别:狗脊呈不规则的条块状,较大的团块形似金毛狗头。长8~20余厘米,直径3~10厘米。外被金*色光亮的密集长绒毛,上面的数个或数十个棕红色木质叶柄残基,叶柄基上绒毛多脱落,中下部的叶柄周围有丛生棕色须根残留。质坚硬不易折断。气无,味淡微涩。
主要成分:含绵马酸及淀粉约30%。甲醇提取物水解产生山奈醇。
功效与作用:强筋骨、祛风湿。
炮制:取砂子置锅内炒至轻松,加入拣净的狗脊,用武火炒至鼓起并显深*色,取出,筛除砂子,风晾后,撞去或刮净*绒毛。或将原药刮云毛后用清水浸12小时,放入蒸笼内蒸一天,焖一夜,制黑为度,上下翻一翻再蒸一天,焖一夜,取出晒干。
性味:苦、甘、温。
归经:入肝、肾经。
功能:补肝肾,除风湿,健腰脚,利关节。
主治:治腰背酸疼,膝痛脚弱,寒湿周痹,失溺,尿频,遗精,白带。
临床应用:风湿关节痛而有肝肾不足者较适用。本品补肝肾之力虽较弱,但在祛风湿寒邪之中仍带有一点补性。故对体弱老人的寒湿膝痛、腰痛,尤其腰脊僵硬疼痛、屈伸不便者(例如类风湿性脊椎炎)最适用。常配牛膝、续断、杜仲等,方如狗脊饮。又治病后足肿,可用狗脊配当归;治肾病腰痛,狗脊可与菟丝子配伍,都有一定帮助。
注意:阴虚有热,小便不利者慎服。
用量:内服:煎汤,10-15g;或浸酒。外用:适量,鲜口捣烂敷。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潮。
处方举例:狗脊2饮:狗脊9g,川牛膝9g,海风藤9g,宣木瓜9g,杜仲9g,秦艽6g,桂枝6g,熟地12g,虎骨胶6g(溶化),水煎服。
复方:
①治五种腰痛,利脚膝:狗脊二两,萆薢二两(锉),兔丝子一两(酒浸三日,曝干别捣)。上药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日空心及晚食前服三十丸,以新萆薢渍酒二七日,取此酒下药。(《圣惠方》狗脊丸)
②治男女一切风疾:金毛狗脊(盐泥固济,火煅红,去毛用肉,出火气,剉)、萆薢、苏木节、川乌头(生用)。上各等分,为细末,米醋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温酒或盐汤下。病在上,食后服;病在下,空心服。(《普济方》四宝丹)
③治风湿骨痛、腰膝无力:金毛狗脊根茎六钱,香樟根、马鞭草各四钱,杜仲、续断各五钱,铁脚威灵仙三钱,红牛膝二钱。泡酒服。(《贵州草药》)
④固精强骨:金毛狗脊、远志肉、白茯神、当归身等分。为末,炼蜜丸,梧子大。每酒服五十丸。(《濒湖集简方》)
⑤治病后足肿:用狗脊煎汤渍洗。并节食以养胃气。(《伤寒蕴要》)
⑥治腰痛及小便过多:金毛狗脊、木瓜、五加皮、杜仲。煎服。(《四川中药志》)
⑦治年老尿多:金毛狗脊根茎、大夜关门、蜂糖罐根、小棕根各五钱。炖猪肉吃。(《贵州草药》)
⑧治室女冲任虚寒、带下纯白:鹿茸(醋蒸,焙)二两,白蔹、金毛狗脊(燎去毛)各一两。上为细末,用艾煎醋汁,打糯米糊为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温酒下。(《普济方》白蔹丸)
注:狗脊上的金*色绒毛,取适量外敷,对外伤性出血有良好的止血作用。
用药需谨慎,请遵医嘱!(源于网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