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灵仙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虚人外感 [复制链接]

1#

弱者易动。

人体是否发病,取决于正气的盛衰和邪气的强弱。有这么一群人,体质素差(比如气虚、血虚、阴虚、阳虚等),往往在天气变化或略作劳动而发病,外感和内伤均有。今天我谈谈外感,如我们常常知道的有些小孩子在稍微受凉后就感冒发热,一个月在医生这报到一次;一些老人家不敢吹风,一吹风就头痛鼻塞流涕;有些女性素来月经量少,可能还会头晕眼花,在天气刚转阴雨或者下水多一点,就遍身酸痛~~~~

这些中医可以叫做虚人外感。除大家熟知的注意营养、适当运动增强体质外,中医在处理虚人外感有优势,比静滴免疫球蛋白、注射胸腺肽、口服转移因子强多了。在内治方面,我举几个例子:

1.肺卫偏弱,易感风寒。陈瑞春老先生说桂枝汤治疗虚人感冒(风寒类)是首选方。病例如下:

吴xx,男,47岁,干部。年3月10日就诊。病者入春以来,经常感冒,自觉诸身不适酸疼胀痛,关节胀痛,背部冷水浇样。洒淅恶寒,不发热,鼻塞流清涕,舌苔白润,脉浮而软。拟用桂枝汤加味:桂枝10g,白芍10g,甘草6g,防风6g,威灵仙10g,生姜3片,大枣3枚。服2剂。服药后,病者告谓,身如日浴,温暖如常,诸症如失。遂以原方加生*芪15g,白术10g。《伤寒实践论》

按:陈老说桂枝汤治虚人感冒是首选方,而此例加入祛风的防风、威灵仙,是因为患者酸胀痛是和湿有关。桂枝汤合玉屏风散,是陈老常用的组合。

我再举几个这两个名方的运用:

如,桂枝汤加附子。

病史:卫气素虚,皮毛不固,动则汗出。忽感风邪,始则啬啬恶寒,渐淅恶风。继则翕翕发热,头项强痛,腰背酸楚,间以恶心,自汗淋漓。迁延两日,病势有增,四肢拘急,屈伸不和,手足发凉,十指尤甚。延余就诊,见其面色垢暗,劫手,缩足,自汗颇多,气息微喘。此乃太阳表证,卫阳欲亡,故以桂枝加附子汤与之。

治宜:扶阳解表。处方:熟附片15g,赤芍12g,桂枝10g,甘草8g,生姜5g,大枣10枚。服药1剂,表解汗止而愈。(《邢锡波医案集》)

按:阳虚感寒用附子,是因附子是以散寒为主要功用的药物,不是补阳为主。

玉屏风加附子。蒲辅周老先生是我本科时期就崇拜的不得了的名医,看他的医案:

宋某,男,55岁,年4月20日初诊。患者本体素弱,平时易罹感冒。此次感冒持续月余服药不愈,头痛,畏风,自汗出,身倦乏力,关节不利,二便正常,舌淡无苔,脉象沉迟无力。此属阳虚感冒,营卫不固,治宜温阳益气,宗玉屏风散加味。处方

*芪五钱防风一钱白术三钱川熟附子三钱

先煎附子三十分钟,再纳余药同煎,去滓取汁,分二次温服。

按:玉屏风散是大家熟知的中成药,但其单用的时候必须是无表邪,我们是当作预防用。如蒲老建议将*芪白术防风打成粗末,每日用9克泡茶喝,对气虚易感的患者可以起到很好的预防作用。

2,手足太阴,两经一气,脾气偏弱的人,肺气强盛不到哪里去。脾气弱的人群,感风寒湿而犯病的太多。

举例,脾气虚感寒,牵涉肺。东垣在补中益气汤的加减法中,就写到“痰嗽~冬月或春寒,或秋凉时,加去根麻*五分。”另外,补中益气汤合桂枝汤(感风寒,风为主)是非常重要的技法。

脾气虚感风湿,“如风湿相搏,一身尽痛,加羌活、防风、藁本根已上各五分,升麻、苍术,已上各一钱”。焦树德老先生也用“补中益气汤加羌活、防风、威灵仙、海桐皮治虚人感受风湿而周身疼痛”《方剂十讲》。

3.虚人内有寒饮痰湿,外感风寒。用参苏饮。病人恶寒畏冷,头痛发热(往往低热),咳嗽痰多,呕逆恶心,痰阻中焦,眩晕嘈杂,舌苔白,脉象弱或浮细无力等。此方为虚人外感者常用,方中用人参很巧妙。若正气素弱之人,在发散药中加用人参以匡扶正气,增加抗邪外出能力,扶正是为了祛邪,并非为补养而设。用于年老体弱气虚外感风寒者非常有效,阳虚可加附子。当然还有阴虚、血虚外感呢,下面讨论~先举例:

曹公村,男,37岁。

初诊:肺气薄弱,易于伤风,独多喷嚏,连声不绝,剧时则汗出、神倦、头胀,颇以为苦,病已数载。拟方参苏饮加滅。

*参9g,陈皮6g,清甘草3g,光杏仁9g,紫苏梗叶4.5g(各),前胡6g,白蒺藜9g,广木香3g,姜半夏9g,白桔梗3g,炒枳壳4.5g。

二诊喷嚏未发,胃纳亦増。续予补肺固表,路*参9g,北沙参9g,大百合9g,阿胶珠9g,炙甘草3g,料豆衣9g,五味子3g,薄荷叶3g(后入),女贞子9g,生白芍9g。

三诊:嚏已半月未作,此补肺固表之效也。(《内科名家严苍山学术经验集》)

4,阴虚外感。阴虚的人不少,当然有肺阴虚、肝阴虚、脾阴虚、肾阴虚等等的不一样(以上谈的气虚和阳虚外感也是同样,我这里都是举例,真正中医治病远不止此)。举个加减葳蕤汤,滋阴发汗的代表方。国医大师伍炳彩教授就爱用此方,此方主治素体阴虚,外感风热证。头痛身热,微恶风寒,无汗或有汗不多,咳嗽,心烦,口渴,咽干,舌红,脉数。临床常用于治疗老年人及产后感冒、急性扁桃体炎、咽炎等属阴虚外感者。

另外,素质阴虚,肺经感受风热疫气,致白喉,中医有首名方,养阴清肺汤。不仅治白喉,治阴虚感风热之咳嗽也非常好用。

5.血虚易感风湿。许多女性因为平时工作忙,只有晚上洗头,有部分人,血虚较明显,风湿易侵入,久而成偏头痛。或者风湿为主,或者血虚与风湿并重,临床所见太多。

再有一部分家庭主妇,或者职业关系,女性下水尤其是冷水较多,导致风寒湿(或兼或均有),从皮肤、筋、肌肉、骨骼,慢慢进入脏腑的也有。危害很大,如先是觉得手脚发胀,慢慢屈伸不利,肌肉疼痛,慢慢骨骼疼痛、变形。

初起的时候,我们治皮毛,治经络。许多偏头痛的患者在用柴胡、川芎、蔓荆子、羌活这类解表药时,要加用四物汤养血。女性“以血为用”。

再有血虚感风湿,一身尽痛,转身不流利,姚氏用秦艽四物汤,即四物汤加秦艽薏苡仁蚕砂。

肝血不足,外受寒而致痛经,我们用当归四逆汤治了许许多多~

我还用麻*人参芍药汤治血虚感寒的咳嗽。

总的来说,病因病位病机万变,方药治法也万变。

好了,做饭去了~下次再聊

吴斌大夫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