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你“要”好好看,欢迎来到“每日一药——中药篇”。今天小编与大家一同来学习中药“半夏”!
今日中药--半夏
为天南星科植物半夏的干燥块茎。
主产于四川、湖北、河南、江苏、贵州等省。
夏、秋二季均可采挖,洗净泥土,除去外皮及须根,晒干。
药材
1.呈类球形,表面白色或浅*色,顶端有凹陷的茎痕,周围有麻点状根痕,下面钝圆,较光滑。
2.质坚实,断面洁白,富粉性。
3.气微,味辛辣、麻舌而刺喉。
饮片清半夏:
呈椭圆形、类圆形或不规则片。切面淡灰色至灰白色,可见灰白色点状或短线状维管束迹,有的残留外皮处下方显淡紫红色斑纹。质脆,易折断,断面略呈角质样。气微,味微涩、微有麻舌感。
姜半夏:
呈片状、不规则颗粒状或类球形。表面棕色至棕褐色。质硬脆,断面淡*棕色,常具角质光泽。气微香,味淡,微有麻舌感,嚼之略粘牙。
法半夏:
呈类球形或破碎成不规则颗粒状。表面淡*白色、*色或棕*色。质较松脆或硬脆,断面*色或淡*色,颗粒者质稍硬脆。气微,味淡略甘、微有麻舌感。
辛,温。有*。归脾、胃、肺经。
本品辛散温燥,有*而力较强,入脾、胃、肺经,善祛脾胃湿痰。内服能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为治湿痰、寒痰、呕吐之要药。外用能消肿散结,可治瘿瘤痰核及痈肿等。
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
(1)痰多咳喘,痰饮眩悸,风痰眩晕,痰厥头痛。
(2)胃气上逆,恶心呕吐。
(3)胸脘痞闷,梅核气,瘿瘤痰核,痈疽肿*。
内服:煎汤,或入丸散。外用:适量,以生品研末调敷。内服用制半夏,不同炮制品功效有别。法半夏长于燥湿,姜半夏长于降逆止呕;清半夏长于化痰;竹沥半夏长于清热化痰。生半夏外用。
本品温燥,故阴虚燥咳、出血证忌服,热痰慎服。生品*大,一般不作内服。反乌头,不宜与附子、川乌、制川乌、草乌、制草乌同用。
本品有镇咳、镇吐、调节胃肠功能、利胆、抗癌、抗早孕等作用。
治湿痰壅肺之咳喘,常与陈皮配伍的是()。
A.半夏
B.桔梗
C.前胡
D.枳壳
E.白前
点击下方空白区域查看答案
▼
答案:A
解析:陈皮辛苦温,功能理气健脾、燥湿化痰;半夏辛温,功能燥湿化痰。两药相合,燥湿化痰力强,凡痰湿阻中、停肺均可择用。
每日一药--丹参
每日一药--紫草
每日一药--白前
每日一药--秦艽
每日一药--龙胆
每日一药--威灵仙
每日一药--川乌
每日一药--草乌
每日一药--白芍
每日一药--附子
每日一药--赤芍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下载药师考试通APP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