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为何复发 http://m.39.net/pf/a_4653815.html第十三节 猫眼疮
*某,女,28岁。双上肢红斑伴痒1周。1周前患者双手背出现圆形水肿性红斑、丘疹,境界清楚,皮损呈远心性扩展。3天后皮疹增多,发展到双上臂、双前臂,原有红斑中央略凹陷,其颜色较边缘略深,中央出现水疱、紫癜,周围绕以鲜红色晕,呈虹膜状损害;伴轻度瘙痒,未见黏膜损害。
猫眼疮是一种以靶形或虹膜状红斑为主,兼有丘疹或丘疱疹等多形性损害的急性炎症性皮肤病。其临床特点是:发病急骤,皮损为红斑、丘疹、丘疱疹等多形性损害,典型皮损有虹膜样特征性红斑;重症可有严重的黏膜、内脏损害。本病易复发,好发于冬春季节,女性多于男性,以10~30岁者发病率最高。猫眼疮之名首见于《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曰:“猫眼疮名取象形,痛痒不常无血脓,光芒闪烁如猫眼,脾经湿热外寒凝”,阐述了猫眼疮的临床特点和病因病机。古时又称之为“雁疮”或“寒疮”。
本病相当于西医学的多形性红斑。
本病多由素体禀赋不耐,腠理不固,感受不耐之物,搏于肌肤而发;或阳气不足,卫外不固,风寒、风热之邪侵袭肌肤而发;或因过食辛辣肥甘,损伤脾胃,湿浊内生,蕴久化热,湿热蕴阻肌肤而发;或素体湿热内蕴,复感*邪,热*内蕴,燔灼营血,以致火*炽盛,蕴结肌肤而发。
西医学认为,本病病因复杂,与机体对某些致敏物质所引起的变态反应有关,常因感染病灶或药物、食物(鱼、虾、蟹等)及物理因素(寒冷、日光、放射线)等引起。另外,某些疾病(风湿热、自身免疫病、恶性淋巴瘤等)也可出现多形性红斑样皮损。
1.诊断
(1)临床表现 多见于冬春两季。前驱症状可见头痛、低热、四肢倦怠、食欲不振、关节肌肉疼痛等。按病情特点分为轻症和重症两型。
①轻症 最常见,青年女性为多,以10~30岁者发病率最高。皮损为多形性,有红斑、丘疹、水疱、大疱、紫癜、风团等。典型损害为水肿性圆形红斑,或淡红色扁平丘疹,境界清楚,皮损呈远心性扩展,1~2天内直径可达1~2cm,红斑中央略凹陷,其颜色较边缘略深,中央常为一水疱、紫癜或坏死区,边缘为一轻度的水肿环,周围绕以鲜红色晕,称为靶形损害或虹膜状损害,伴轻度瘙痒,无明显的全身症状。多对称发于手足背、前臂、踝部和面颈部;口腔黏膜、外阴黏膜亦可累及。轻症者病程2~4周,易复发。
②重症 多见于儿童,男性多于女性。起病急骤,前驱症状明显。皮损广泛分布于全身各处,常为水肿性红斑、水疱、大疱、血疱和瘀斑等,自觉疼痛;或皮疹不多,但黏膜损害广泛且严重,口腔、鼻咽、眼、尿道、肛门或呼吸道黏膜广泛累及,发生大片糜烂和坏死,其中眼损害可造成视力减退甚至失明。可伴发支气管炎、肺炎、消化道出血、关节炎及内脏损害等。重症者病程3~6周,预后差。
(2)辅助检查 可出现红细胞沉降率增快,抗链球菌溶血素“O”值增高,C反应蛋白(CRP)增高,血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及嗜酸性粒细胞比例增高。若肾脏受累可出现蛋白尿、血尿、尿素氮增高等。10%~30%的病例可见肺部炎症变化。
2.鉴别诊断
(1)冻疮 多见于冬季;好发于肢体末端显露部位,皮损多为暗红或青紫斑块,红斑浸润显著,黏膜无损害,中心无虹膜样改变;自觉瘙痒,遇热尤甚。
(2)药* (多形性红斑型) 有明确服药史,发病无季节性,也无一定好发部位。
(3)疱疹样皮炎 群集水疱,环形排列,剧烈瘙痒;皮损虽呈多形性,但多发于四肢、躯干,黏膜不被累及。
首先去除可疑病因,如控制感染,远离可疑致敏源、药物等;同时结合患者病情进行对症治疗,以减轻症状和缩短病程。
1.辨证论治
(1)风寒阻络证
证候:每于冬季发病,红斑水肿,色暗红或紫红,发于颜面及手足时形如冻疮,水肿明显,遇冷加重,得热则减;伴畏寒,小便清长;舌质淡,苔白,脉沉紧。
治法:温经散寒,活血通络。
方药:当归四逆汤加减。常用当归、桂枝、干姜、木通、细辛、鸡血藤、赤芍、川芎、炙甘草等。畏寒肢冷明显者,加伸筋草;关节疼痛者,加羌活、独活、威灵仙;水肿明显者,加防己、车前子、泽泻;斑色紫暗者,加丹参、泽兰。
(2)风热蕴肤证
证候:以红斑、丘疹、小风团样损害为主,颜色鲜红,自觉瘙痒;可伴发热,咽干咽痛,关节酸痛,便干溲*;舌质红,苔薄*,脉浮数。
治法:疏风清热,凉血解*。
方药:消风散加减。常用荆芥、防风、蝉衣、牛蒡子、苦参、*芩、生地*、生石膏、知母、当归、白鲜皮、甘草等。红斑鲜红伴灼热者,加牡丹皮、紫草、茜草;水肿、水疱明显者,加车前草、白茅根;关节疼痛甚者,加秦艽、桑枝、鸡血藤;咽干咽痛者,加板蓝根、玄参、山豆根。
(3)湿热蕴结证
证候:红斑水肿,色泽鲜红,兼见水疱,或口腔糜烂,外阴湿烂,自感痒痛;或见发热头重,身倦乏力,纳呆呕恶,溲赤,便秘或黏滞不爽;舌质红,苔*腻,脉弦滑。
治法:清热利湿,解*止痒。
方药:龙胆泻肝汤加减。常用龙胆草、生地*、金银花、*连、栀子、赤茯苓、牛蒡子、车前草、生石膏、竹叶、知母、苍术等。伴恶心泛呕者,加半夏、竹茹;发热头重者,加藿香、佩兰;瘙痒甚者,加白鲜皮、刺蒺藜。
(4)火*炽盛证
证候:起病急骤,全身泛发红斑、大疱、糜烂、瘀斑,口腔、二阴破溃糜烂;伴高热恶寒,头痛无力,恶心呕吐,关节疼痛,大便秘结,小便*赤;舌质红,苔*,脉滑数。
治法:清热凉血,解*利湿。
方药:清瘟败*饮合导赤散加减。常用水牛角、生地*、牡丹皮、赤芍、生石膏、知母、金银花、连翘、生苡仁、柴胡、栀子、*芩等。高热、口干唇燥者,加玄参、天花粉;壮热不退者,加羚羊角粉0.3g冲服,或用紫雪散1~2g冲服;大便秘结者,加生大*;恶心呕吐者,加半夏、竹茹。
2.外治疗法
(1)皮损以红斑、丘疹、水疱、糜烂为主者,以清热、收敛、止痒为主。用三*洗剂水煎湿敷患处,每日3~4次,并外搽*连膏。
(2)皮损呈水疱、大疱,渗出明显者,以清热、燥湿、消肿为主。用马齿苋30g、*柏30g、地榆30g水煎冷敷患处,每次20分钟,每日3~5次。
(3)黏膜糜烂者可用生肌散或锡类散外吹患处,每日2~4次;若口腔黏膜糜烂,可用蒲*含漱,并用青吹口散外吹。
3.其他疗法 轻症者用抗组胺药、钙剂、维生素C;重症者应尽早应用足量糖皮质激素,同时保持水、电解质平衡,保证热量、蛋白质和维生素的摄入,若合并感染应及时给予抗感染治疗。皮损部位亦可采用CO2激光照射或紫外线照射等物理疗法。
1.寻找并去除致病因素,及时控制感染,停用可疑致敏药物。
2.风寒型者须注意保暖,避免感受风寒及冷水、冷风等寒冷刺激;湿热型者避免炎热潮湿等外界因素干扰。
3.忌食辛辣腥发之物,忌烟酒,多食含维生素的水果和蔬菜。
4.重症者若皮肤大疱破溃、糜烂,应加强护理,皮损处及时换药;并注意床上用品的消*、更换,防止感染。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