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灵仙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小时候随处可见的小刺球竟然是一味中药,看 [复制链接]

1#

记得小时候,最喜欢玩一种小刺球,扔在人的毛衣上便会粘住,那时的天微微凉,记忆中那时的背景色是泛*的,泛*的落日、泛*的枯草,和小伙伴田野小道上在一起追逐玩耍,那个时候不知道什么是烦恼。

上大学的时候读了医学专业,当老师在课堂上讲到了苍耳子,意识到就是那个小刺球,原本以为遥不可及的中药原来就在自己身边,那时的自己勤奋上进,只是往窗外看了一眼,便收下了心思,抓起笔杆子继续听老师讲课。

医院上班,稀松平常的日子,两点一线的轨迹,在一次散步中无意间看到路边的小刺球,我才猛地记起这又是一个背景色泛*的季节,一样的*昏,一样的秋韵,只是过去种种,五味杂陈,静立良久,只敢回应一抹嘴角的微笑。

言归正传,小刺球叫苍耳子,小时候和小伙伴一起玩的时候叫“癞头婆”,中药上这是一味辛温解表药,归肺经,因为善于宣通鼻窍,所以一般多用于风寒感冒合并鼻塞流涕明显的病症,治疗上常与辛夷、白芷同用,如《苍耳子散》。该药还能治疗风湿痹痛,可单用,也可与其他祛风湿、舒筋活络的羌胡、威灵仙等同用。

讲了这些功效,大家可能跃跃欲试,想自己收集苍耳子,然后去治疗鼻塞,但是这是不行的。因为中医治病讲究理、法、方、药。是根据个人不同的体质、不同的病机而开出合适的药方,就算是同一个药方,也可以根据个人体质及病机不同而进行加减。用通俗的白话讲,就是吃中药是要让中医师把脉看过之后才能吃得,自己胡乱吃可能还会吃出病来。

同时要注意的是苍耳子虽然有通鼻窍功能,但是这个药有*!有*!有*!不可随便用。相反的,同样具有通鼻窍的药中,辛夷和白芷未注明有*。这点希望大家熟记。

中药的一大特点是炮制,中药经过炮制可以改变其自身的药性,有些可以降低*性,有些可以增加疗效,还有一些则利于保存。不同的炮制方法会起到不同的效果,这也算是中医千百年来发展的一个特色。苍耳子的炮制是去刺,炒制。去刺方便调配,通过高温的炒制可以使有*的蛋白变性,降低*性。炒制后总苞破裂,有利于有效成分溶出,所以苍耳子的炮制就是减*、增加疗效、易于调配。

介绍完苍耳子,在这里还是要提醒大家一句,中医药博大精深,依据理、法、方、药来看病,不单单是经验医学那么简单,要遵医嘱,不可随便服用。

感谢各位能够耐心看完,希望大家能够关爱自身及家人的健康,减少疾病对身体的侵蚀。看到秋季的苍耳子勾起了童年回忆,不知道看文章的你们是否也有一些难忘的童年回忆?舍不得,又回不去。还是得摆正心态,回忆只可有一时,还是要大步往前进。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