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灵仙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关于ldquo中风rdquo,大 [复制链接]

1#
治白癜风福州哪家医院好 http://pf.39.net/bdfyy/zjft/180509/6223398.html

本节语音

语音课内容戳这里收听↑

可以点击页面最下方“阅读原文”到喜马拉雅收听更多本系列音频~

医案原文链接

本节文字复习对应的语音原版内容点这里查看→关于“中风”,大家可得小心了

一代医宗朱丹溪

文字版本

各位亲爱的朋友们,大家早上好!今天我们接着来讲朱丹溪看病的故事。

现在这些医案是在《丹溪治法心要》这本书里面。朱丹溪的医案往往比较简单,所以叫故事,也不能完全叫故事,就是给大家讲个病例吧!

接着讲中风。今天讲的是一个“肥人中风”,大家看到没有,朱丹溪他看病特别有意思,他特别强调这个人的体质如何。这位体质是肥人,胖的人,说明什么?说明朱丹溪已经把体质跟中风相结合了,这是他的特点,他看人的体质。实际上中风患者里面,确实胖的非常多。他说“肥白人多痰湿”,这是他的论述,特别胖,又白,平时不劳动的人,更容易得这个病,体内痰湿重。所以一肥人,很胖的人中风。

什么症状呢?“口?手足麻木”,口?就是嘴向一侧歪了,脸偏了,嘴歪了。手足麻木,手足木了。“左右俱废”,什么意思呢?就是左右手已经废了,已经没法行动了,所以严重的影响了肢体运动,肢体已经运动受限了。这个时候“作痰治”,这个话什么意思呢?朱丹溪判断,这个人痰湿重,一定要把痰湿作为主要的因素去治疗,以化痰为主。所以朱丹溪后边开了一串化痰的药物,用这样一个方子。

这是什么意思呢?我们说朱丹溪对中风的诊断和治疗,他是有贡献的。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现在说的中风,跟今天脑出血、脑梗塞很大程度是相吻合的。中风这个病,中医很早就知道,《内经》里提出大概的思路,有“大厥”、“薄厥”、“仆击”、“偏枯”等等,其实都是中风的代名词,当时是这么称呼的。但是对于中风病的治疗,中医是有发展的,并不是说一开始中医说什么样,今天就是什么样,不是的。

最早的时候,在唐宋以前,基本上认为,这个中风是自己正气不足,经络空虚,受了外风,外边风给你吹,受到了风邪的袭击,导致了这个问题。所以虽然《*帝内经》里讲过,“血之与气,并走于上,则为大厥,厥则暴死”。他说血与气往上走,导致人一下子晕倒了,出现暴死等等,实际上《内经》已经讲了,与气血有关。但是后世治疗主要是以散风为主,所以在唐宋以前,扶正和疏风散邪是主要的治疗思路,一直是这么认为的。后世到了金元时代,到了朱丹溪他们那个时代,开始有了更多的认识。比如说刘河间说的是,你这是肾水不足,所以心火才暴盛,他说肾虚肾阴不足是关键。

李东垣认为是气虚,形盛气衰,本气自病。你这个人身体形盛很胖,气又不足,那么你这个气无法驾驭形体,导致生病,所以他从气虚论述。

朱丹溪主张湿痰化热生风,这是朱丹溪提出来的。在病的发展过程中,痰湿非常重要,这种人往往肥甘厚味,跟今天讲的血脂偏高、血液粘稠有关。你看见没有,朱丹溪很早就讲这个问题。所以《丹溪心法》里面怎么说的?他说湿土生痰。脾虚了,脾虚最关键,最根本的是脾虚。脾虚是湿土生痰,痰多了,痰多了以后,里面生热,痰生热,热生风。因为这些痰热在里面堵着,然后才出了中风的这种情况。所以朱丹溪的思想,主要是认为痰热是非常关键的。

再往后世发展,到了明代张景岳的时候,张景岳明确提出,这个病跟外风关系不是那么大,主要以内风为主。所以张景岳提出内伤积水,就是你这个是因为内伤虚的太厉害了,为什么痰那么多?因为导致你无力运化,你肾气不足,肾精不足,导致虚风内动等等,所以张景岳明确提出,这个病你一定要从内因的角度去考虑,这是特别大的进步。

直到今天,我们也这么认为,这个病真的跟身体的虚损有关。你说气血正常,血气方刚的气血运行正常的人,不至于中风,往往老年人非常多。这个病的第一个原因,就是正气不足,尤其随着年龄衰老,正气越来越不足,这个特别重要。所以很多人过了中年以后,一定要有所防范,很多人压根儿不知道,一定要有所防范。虽然现在中风的年龄,越来越往前推了,因为大家吃得太好了,各种致病因素很多,但是确实是年龄越来越大,中风比例越来越高,这是第一。随着年龄增长,正气消耗。

第二,就是过度的消耗自己的正气,比如说烦劳,天天忙,整天加班,天天忙。比如说纵欲,有的人纵欲过多,像朱丹溪的医案里面也讲过,谁新娶了小妾,有的人有四个小妾,最后导致生病。朱丹溪经常把这些因素讲出来,导致损耗肾精,肾精不足,或者阳虚或者阴虚,如果阴虚虚火往上走,就容易导致肝风内动,出现中风的情况,这是虚损。所以有这种倾向的人,一定要注意休息,不要乱消耗。

第三个是吃的肥甘厚味,缺乏运动。现在中风为什么比例越来越高呢?这个中风是导致死亡比例非常高的疾病,排在前几位的。而且致残率非常高,你看有的躺在床上动不了,有的走路一瘸一拐的大家扶着。为什么呢?就是现代人吃得越来越好,你说半饿的肚子中风比例比现在低很多,过去饿肚子的时候,现在吃太好了。肥甘厚味把脾胃慢慢消耗了,脾气又不足,跟吃肥甘厚味互为因果,脾越虚,越无力运化肥甘厚味,肥甘厚味越多,脾胃越虚,所以互为因果,导致痰浊内生,这是朱丹溪一再强调的。

肥人中风,为什么说是肥人?这种人一定吃得好。朱丹溪生活的年代,应该说生活比较安定,有的人能天天吃鸡,有的人天天吃鱼,说明生活比较好了。这个时候有人吃得好,吃得肥甘厚味,脾胃就虚了。脾胃虚了,更难以运化。所以像这样的情况,今天要体检去,这个人血液粘稠度非常高,血脂一定是紊乱的。所以像这种情况,是中风的重要基础。所以胖子,特别虚的人,中风的比例非常高,因为血管容易堵塞。像这种痰湿很重的人,如果再加上有瘀血,瘀血是重要的致病因素。瘀血体质的话,那么就很可能中风的比例急剧上升,最终血管堵了,这个非常重要。大家一定要健脾去痰湿,朱丹溪讲是化痰湿,把痰湿去掉。这是非常重要的致病因素。

还有就是情绪不好,有的人经常暴怒,很多中风的人脾气特别不好。有的时候中风以后,又会加重脾气不好。但是这样的人本身脾气也有问题,比如说我们东北中风患者比较多,什么原因呢?第一个吃的太好了,大肥肉什么的,猪肉炖粉条、杀猪菜,吃得比较好。第二,这个人脾气大。我跟一个东北兄弟聊天,我给他调病,怎么调,这个肺病就调的很慢。我说这是什么因素呢?怎么会这样呢?结果一聊脾气大,我问他脾气大不大,他媳妇儿说脾气大。这是东北人的一个缺点。他媳妇儿说一言不和就发火,恨不得你什么事儿没按照他的想法去做,马上就暴跳如雷,这个人脾气特别大,火大。南方的丈夫就不会这样,你要像南方人学习,别觉得东北火爆脾气是好事。有的时候性格不好,脾气大,肝阳上亢,肝气怒张,突然一下子气血往上冲,导致中风。这是中风非常危险的因素。

除此之外,还有什么呢?还有外界气候变化,比如说酷暑特别特别热,尤其是特别冷,寒冷会引起气血凝滞,导致中风。再加上喝酒,这个喝酒少喝一点点没事,有的人喝很多。少喝一点点活血化瘀,多喝反而会出血,会血液循环特别快,在某些地方出血了,导致瘀血,所以它跟这个瘀血相关的等等等等。这些情况混合在一起,都是让一个人中风的病因。所以在整个我们认识这个疾病,认识过程中,朱丹溪做出很大贡献。朱丹溪提出这个事儿与痰湿有关,与人体质有关。他讲的肥人中风,胖的人中风。这样的人,往往朱丹溪说,体内的痰湿很重,痰湿重了以后,脾土不足,痰湿重,化热生风。所以朱丹溪的论述非常重要,在整个中医对这个病的治疗进程历史中,朱丹溪也是有贡献的,他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这个病如果具体聊起来,太复杂了。因为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疾病,治疗起来非常复杂。一旦中风了,我们中医怎么分呢?分中经络、中脏腑。中经络就是肢体比较明显,以肢体障碍为主,但是中经络一发,没那么重。有的时候自己两天就好了,比如说这个胳膊动一动,有点障碍,过两天就恢复了,过两三周就恢复了。但是大家要记住,中经络也是很重要的征兆,这个有可能会发展的。

中脏腑就是神志出问题了,比如说神昏了,昏迷了等等。出现中脏腑的时候,一般病会很重的,在中经络的时候,一定不要大意。这是分中经络,中脏腑。一旦发生中风以后,我们又分成闭症与脱症。这个闭症是什么呢?牙关紧闭,四肢痉挛,喘气很粗,呼呼有声等等,这个往往是实症,是闭症。

闭症我们分阴闭阳闭,阳闭就是面色红赤,你看眼珠子都是红的。嘴里面秽气喷人,嘴紧紧的闭着,你把他撬开很难,撬开里面的味很大。舌质是红的,舌苔是*的,*腻的。这样的人往往是实症,有实热。一定要赶快把痰热化掉,把脏腑里面的气机给通开,这是阳闭。阴闭他也会紧绷着,但是他的舌头是胖的,脸色是白的等等。这属于闭症,闭症往往是实症。阴闭和阳闭之间也会互相的转化,有时候你看它正气一衰弱,也会变成阴闭。

除了闭症以外还有脱症,脱症就是我上次讲的,用人参、附子,用人参汤赶快给补过来,脱症是什么样呢?手脚撒开了,嘴张开了,鼻息,微微的气息都很弱了,眼睛是闭着,嘴是张着,大小便自遗,小便控制不住了。我们前面讲的医案就是这样,前面讲朱丹溪用人参治过来的医案,那个人60来岁,奉养膏粱那位。那就是小便自己往下流了,朱丹溪叫尿自出。这种叫脱症,脱症是比较危险的,正气已经涣散于外了,已经脱了。这个病要讲起来非常复杂,我们辨证的非常详细,大家大致了解一下就行。

朱丹溪他在这里面的贡献,我强调一下,我们通过医案来讲朱丹溪的学术思想。朱丹溪特别擅治杂病,他能看出人体患病里面,什么因素是重要的,比如说这个患者肥人中风,脸已经歪了,嘴歪了,左右手俱废,已经胳膊不会动弹了。一般是一侧的,他这个两边左右已经俱废了,说明体内痰热是比较重的。所以朱丹溪就判断这个人,这个人正气不足是一定的。还有痰热,所以他主要给化痰为主。

大家看他开的方子,贝母,我们说分川贝和浙贝,贝母是化痰热的,无论是川贝还是浙贝都是凉的,瓜蒌是化去痰热的,往外化痰的,南星也是化痰的,半夏也是化痰的,陈皮有化痰理气的作用。这上来一系列药,一个组合上来,全是给你化痰的,尤其清痰热的。

再加上什么呢?朱丹溪加了一味药是白术,白术干吗的呢?白术补脾的。为什么呢?朱丹溪说你体内痰湿为什么这么重?首先原因是你脾虚,肥甘厚味吃太多了,脾虚。所以他一定要加一味药,这是补脾的。然后又加了*芩、*连、*柏,这是干吗的呢?泻痰热,泻热的,因为你这里面一定有热,像这位舌头舌质是红的,舌苔是*腻的,这个时候你光给他化痰,当然用的化痰药也都是凉的,清痰热的药,再加点清热的效果更好,所以加*芩、*连、*柏。

加了羌活、防风、荆芥、威灵仙、薄荷和桂枝,这些药都是疏风通络的药。朱丹溪也没忘记,这个东西实际上跟风也有关,所以朱丹溪也用了一些祛风之药。祛风之药有两个作用,第一个作用是能够去湿气,他是有痰湿的,风能胜湿。第二,祛风之药,像威灵仙这些药,都有什么作用呢?都有通络的作用。这个时候给疏通经络,因为你肯定是经络不畅,才导致的瘀堵。痰热瘀阻在里面,给你化痰去热,再加上点通经络疏风的药,帮你通一通。

然后加上甘草,再加上天花粉,天花粉是润燥的,我怕你一疏风以后,如果太燥了怎么办呢?这个天花粉是润燥的。因为这个人“多食面”,总喜欢吃面,有时候会滞腻,所以怎么样呢?加白附子、竹沥、姜汁、酒一匙,行经,帮你活血通络,兼带把痰给化掉。像这个竹沥就是化痰的,竹沥到今天为止,我们在治疗中风的时候,如果碰到痰热了,我们一样用。竹沥用得多了,我们一般用的量会大一点,这个效果真的非常好,确实有力挽狂澜的作用,像朱丹溪他就有这个经验。

朱丹溪说他有一个荆沥,我之前讲过荆沥,还有一个竹沥。气实能食者,气壮实,能吃的人,用荆沥。少食气虚的人,吃饭量少的人,用竹沥。所以朱丹溪他有他的经验。这个时候一定要少加点姜汁,姜汁能把这个化痰,痰非温不化。加点姜汁,把经络给温暖一下,让经络通开。这里面的白附子,是化痰祛风一个很重要的药。但是这个药大家注意,白附子是有点*性的,有点副作用。这个白附子,跟我们今天附子这个药不是一个东西,大家一定不要搞混了。有人抓药,去抓混了,结果有很大的副作用,喝完了以后天旋地转受不了了,其实是抓药抓错了,抓白附子。这个白附子和白附片,附片是附子的一个制品,但是白附子是另外一味药,是专门通经络化痰的。这个药用的时候,一定要中医指导使用,因为什么呢?因为它还是带一点副作用的。

像这样一个方子,朱丹溪治疗中风患者,经络有问题,胳膊腿不会动弹,口眼歪斜,经常用的方子。基本上是以化痰热为主,有时候加一点活血化瘀的药。比如说有的时候朱丹溪加点红花,加点蝎子等等,有的时候这个患者如果正气不足的话,朱丹溪会往里面加点人参,加点扶正气的药。大家看到没有,这是基本大概的思路,有的时候朱丹溪往里面增添药。

除此之外,朱丹溪还有一个什么思路呢?像这位患者,朱丹溪没让他吐,有的患者来以后,先让他吐出来,这个是吐法,先把痰热给化掉。像这个朱丹溪专门论述过,他说“半身不遂,大率多痰”,半身不遂,为什么这个胳膊不会动弹了呢?这个腿不会动弹了呢?为什么呢?跟痰阻塞经络有关,痰一定多。“痰壅盛者,口眼歪斜者,不能言者,法当吐”,痰特别多,你看舌苔很厚,这个人喉咙里还有一点痰,口眼歪斜,不能说话,这样的人,朱丹溪说法当吐。这就是你上来,用的方法首先要考虑一个吐法。这个吐法,朱丹溪用的很讲究,他有很多种方法,让你把痰给吐出来。他做的方法很有意思,把虾放姜葱一起煮,先吸那个虾,再饮汁,把汤喝了,然后再探吐,把风痰吐出来。这是当时朱丹溪用的方法,今天大家已经不会这么用了。

吐的时候注意什么呢?虚的人不能吐。正气特别不足的人不能吐,一定是实症,痰涎壅盛,脸红赤等等,这是实症才能吐。如果这个人脸色苍白,气息微弱,您一定不要用吐法,用吐法就糟糕了。这个时候要先补,要给你好好补。所以朱丹溪论述的非常清楚。在用了吐法,对于实症患者用了吐法以后,再用这些化痰之药,效果会更好。

所以当时的中医,大家可以看到为了治疗中风,也确实想了很多方法,对这个病分析的比较深刻。尤其像朱丹溪这样的大家,他们的分析非常细致入微,为我们后世中医治疗这种疾病,立下了汗马功劳,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中医怎么发展的?就是在中医名家,这些大家思考的基础上,把他们的思想合起来,逐渐的我们对一个疾病才有了正确的认识,才有了各种治疗方法,到今天为止。所以古代医家的经验是非常重要的,值得我们学习。

各位亲爱的朋友们,今天就把中风这个病给大家讲到这,因为朱丹溪有很多医案,我不多讲,因为基本上是重复的。我把大概的思路给大家讲一讲,把朱丹溪在中风病的中医历史中,他处于什么地位,给大家讲一讲,也是承前启后的作用,大家可以了解一下。对这个病,我觉得大家一定要重视,因为实话实说,中风这个病,无论是今天说的脑出血还是脑梗塞,都是危害我们健康的一个重要的杀手,大家一定要有所警示,我们讲的这些致病因素,大家一定要有所提防。大家保持情绪乐观,清淡饮食,不要过度消耗自己,这样可以大概率的降低这个病的发病率。

各位亲爱的朋友们,今天我们就聊到这里,非常感谢大家的收听,下次我们将接着来讲朱丹溪看病的故事,各位亲爱的朋友们,我们下次再见!

上期回顾

学会扶正身体棒

朱丹溪语音文字复习(←点击即可阅读)

语音文字◎罗大伦

编辑◎紫叶

罗博士的官方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