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灵仙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寒露时节话养生 [复制链接]

1#

灸友会第期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导读10月8日,是24节气中的第17个节气寒露。寒露时节,西南地区均已进入深秋,东北和西北地区已进入或即将进入冬季。寒露节又称九月节,意指露气寒冷,将凝结也。

二十四节气中,有两个节气是描述露水的,一个是白露,莹莹白露;一个是寒露,凄凄寒露。它们俩的差别在哪儿呢?

白露时,白天是夏热,早晚是秋凉。寒露时,白天是秋凉,早晚是冬寒。虽然只相差一个月,但感觉却相差了一个季节。

就全国平均而言,秋季节气之中,“变天”节奏最快的,其实是寒露。气温下降幅度最大的,是寒露。降水减少幅度最大的,是寒露。所以,“转眼到寒露,翻箱找衣裤”。

国庆假期刚结束

金秋十月寒露到

“寒露”是二十四节气的第十七个节气,它是第一个提到“寒”的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

“寒露”前后天气将由凉爽向寒冷过渡,如俗语所说的那样,“寒露寒露,遍地冷露”。寒露时节,北方已呈深秋景象,白云红叶,偶见早霜;南方才秋意渐浓,蝉噤荷残。我国南岭及以北的广大地区早已进入深秋,而素来只有两季的两广地区的我们也能渐渐感受到秋天的凉意。

我国传统将“露”作为天气转凉变冷的表征。仲秋白露节气“露凝而白”,至季秋寒露时已是“露气寒冷,将凝结为霜了”。我国古人将寒露分为三候:一候鸿雁来宾;二候雀入大水为蛤;三候菊有*华。

寒露三候

一候鸿雁来宾:鸿雁白露节气已经开始南飞了,此时是最后一批,古人称后至者为“宾”。

二候雀入大水为蛤:后五日“雀入大水为蛤”,鸟雀入大海化为蛤蜊,飞物化为潜物,古人对感知寒风严肃的一种说法。

三候菊有*华:再五日,“菊有*华”,华是花,草木皆因阳气开花,独有菊花因阴气而开花,其色正应晚秋土旺之时。

寒露习俗赏菊:寒露到来的农历九月又称菊月,是菊的月份。菊花为寒露时节最具代表性的花卉,处处可见它的踪迹。古书记载:“九月九日,采菊花与茯苓、松脂,久服之,令人不老。”登高山、赏菊花,成了这个节令的雅事。

登高:由于重阳节在寒露节气前后,寒露节气宜人的气候又十分适合登山,慢慢的重阳节登高的习俗也成了寒露风俗。此时我国有些地区会出现霜冻,北方已呈深秋景象,白云红叶,偶见早霜,南方也秋意渐浓,蝉噤荷残。

吃花糕:九九登高,还要吃花糕,因“高”与“糕”谐音,故应节糕点谓之“重阳花糕”,寓意“步步高升”。花糕主要有“糙花糕”、“细花糕”和“金钱花糕”等。

饮菊酒:重阳过后,菊花始熟,为除秋燥,有些地区有饮“菊花酒”的习俗。菊花酒是由菊花加糯米、酒曲酿制而成,古称“长寿酒”,其味清凉甜美,有养肝、明目、健脑、延缓衰老等功效。

秋钓边:在我国南方,寒露时节告别炎热,阳光和煦,正是出游、赏花、吃螃蟹、钓鱼的好时节。由于气温下降迅速,深水处太阳已晒不透,鱼儿游向水温较高的浅水区,所以有“秋钓边”之说。

秋收秋种:寒露时秋收秋种进入高潮,农谚有:*烟花生也该收,起捕成鱼采藕芡。大豆收割寒露天,石榴山楂摘下来。各地需要预防灾害天气,华北地区的冬小麦需抓紧播种,南方稻区也要注意防御“寒露风”。

寒露起居7注意

1、不露脚:有谚语云:“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脚部受凉直接会导致人体抵抗力下降,病邪乘虚而入。足部保暖除了穿厚袜子、棉拖鞋以外,还可以利用晚上看电视的时间,站立踮起脚尖再放下,重复做至额头微微冒汗。做完运动,再用热水泡脚,可舒筋活血,温暖全身。

2、防颈寒:颈部是人体的“要塞”,不但充满血管,还有很多重要的穴位,比如大椎穴、风池穴,以及延伸到肩部的肩井穴。穿立领装是个好办法,不但能挡住寒风,给脖子保暖,还能避免头颈部血管因受寒而收缩,对预防高血压病、心血管病、失眠等都有一定的好处。另外,一条得体的围巾、丝巾或者披肩,也能帮助保暖。宜经常模仿“乌龟伸脖”的动作,前后伸缩脖子,再左右转动。

3、护好腰:日常可以经常用双手搓腰,这个动作有助于疏通带脉、强壮腰脊和固精益肾。腰部为“带脉”(环绕腰部的经脉)所行之所,特别是脊椎两旁的后腰是肾脏所在位置。肾喜温恶寒,常按摩能温煦肾阳、畅达气血。具体的做法是:两手对搓发热后,紧按腰眼处,稍停片刻,然后用力向下搓到尾椎骨(长强穴)。每次做50—遍,每天早晚各做一次。

4、养好鼻:天冷后“凉燥”更明显,鼻炎成了许多人的大麻烦。此时“不妨以寒制寒!每天早上或者外出之前用冷水搓搓自己的鼻翼。”此时,每天早晚用冷水洗鼻有利于增强鼻黏膜的免疫力,是防治鼻炎的不错办法。用冷水洗鼻子时,顺便揉搓鼻翼可改善鼻黏膜的血液循环,有助缓解鼻塞、打喷嚏等过敏性鼻炎症状。

5、慎秋冻:我国南北方气候差异较大。南方秋凉来得较晚,昼夜温差变化不大,甚至入冬后也不太冷,因此不必过早、过快地添衣,应适当延长“秋冻”的时间;北方秋凉来得较早,昼夜温差变化大,早晚气温较低时应及时增添衣物,以防着凉。有晨练习惯的人,要尽量避开晨起的雾气,避免诱发呼吸道疾病。

6、多睡觉:每天多睡一小时可以解秋乏。因为夜长昼短,所以有条件的朋友们可以将每日的入睡时间提早一个小时。

7、多饮水:干燥的秋季使人的皮肤日蒸发的水分在毫升以上,肺呼吸的日蒸发水分在毫升以上,因此,主动饮水很必要。无基础疾病者,建议每日饮水量保持在ml-ml之间。

寒露饮食

治未病科任小红主任强调:寒露后,雨水较前明显减少,不论是南方还是北方,天气均处在十分干燥状态,白天热,早晚凉。许多人会相继出现所谓的“凉燥”症状,即咽干、鼻燥、皮肤干燥、咳嗽等。所以寒露时节养生与前面的秋分节气不同,寒露养生最主要的是预防“凉燥”,从养阴防燥、润肺、健脾益胃方面入手。

1.饮食上少吃辛辣刺激、燥热、熏烤等食品;

2.要多吃些梨、苹果、香蕉、柿子、荸荠、龙眼肉、柚子等滋阴润燥、润肺生津的果品。

3.还可多吃具有去燥降火作用的食品,如鱼类、鸭蛋、牛肉、猪肝、海带、紫菜、莲藕、银耳等。

4.药补则应以清润温养、不寒不热、不伤阴耗阴为原则,宜采用生津养阴、润肤的中药。常用的药物有麦冬、沙参、白芍、百合、熟地、当归、桑葚、菊花等。肺燥咳嗽者,还宜选用甜杏仁、川贝母等,对缓解秋燥多有良效

药膳推荐

寒露节气补益五脏养生佳品——白果银耳枸杞粥,具有润肺、健脾、滋肝、补肾、养心的功效。

寒露情志

寒露时气温下降明显,地面的露水快要凝结成霜,树叶纷纷飘落,人易触景生情,人的情绪也随之而变得易伤感惆怅。秋季以调达情志、培养乐观情绪、保持心理平衡为首要。在阳光明媚的天气里,外出观赏风景,喜悦溢于言表,可使忧郁愁烦顿消,令人心旷神怡,给生活增添无穷乐趣。

寒露泡脚

老话讲,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说的就是白露节气一过,穿衣服就不能再赤膊露体了,寒露节气一过,就应该开始注重足部保暖,以防“寒从足生”。那么秋季泡脚就是一个最省钱又最有效的办法,不仅温肾散寒,还可以防秋燥,热水中加入一些药材来泡脚保健功效更佳。下面为就给您安利几个泡脚的小方子。

杏仁茶叶方

将杏叶和绿茶放在水里面煮,然后先在水热的时候洗脸洗手,然后在用凉下来的水洗脚。20天为1个疗程。可滋润皮肤,消炎杀菌,补充维生素及矿物质,防治皮肤萎*、黯黑、粗糙及痤疮、疥疮。

当归桂圆方

当归40g,桂圆肉25g。将上药加清水适量,煎煮40分钟,去渣取汁,与ml开水一起倒入盆中,先熏蒸擦洗面部,待温度适宜时泡洗双脚,每天1次,每次熏泡40分钟。可养血益颜。适用于黑色素沉着、皮肤老化等。

温肾散寒方

威灵仙、伸筋草各20克,当归15克,大青盐(食盐)25克。上药择净,放入药罐中,加水适量,浸泡5~10分钟后,煮沸后倒入浴盆中,兑入温水适量,将双足浸入。边洗边搓,直至水加至踝关节以上,双足暖和,皮肤发红为止。每晚1次,每剂可用3天,连续使用1~2个月。可温肾散寒,消除疲劳或使寒冷顿时消除,温暖和活力沿双足布散全身。

山楂当归方

山楂、当归各16g,白藓皮、白蒺藜各15g。将上药加清水适量,煎煮30分钟,去渣取汁取一杯代茶频饮,余液与毫升开水—起倒入盆中,待温度适宜时泡洗双脚,每天1次,每次熏泡40分钟,10天为1疗程。补血疏肝,散郁祛瘀。适用于面部*褐斑。尤其适用于产后服用避孕药而使面部长*褐斑的妇女。

治失眠方

吴茱萸40g、米醋(白醋)适量。用吴茱萸煎汁,加入温水,再加入米醋用蒸汽足浴盆浸泡双足30分钟,每日1次。

治感冒或感冒头痛配方

在热水中加食盐约50克左右,50-70克生姜。泡脚时,先把脚放在热气上熏,待水温下降后再将双脚浸泡在水中互相搓擦,水凉时可续加热水2-3次,可泡至全身微微汗出,待水尚温时及时擦干脚部盖上被子痛痛快快地睡一觉就好了。

泡脚虽好,但要注意饭后不要立即泡脚,以免影响消化功能。另有烧伤、脓包疮、水痘、麻疹或足部外伤的人,也不适合泡脚哦。

推荐阅读

1、遗精,诉不出的伤悲;秘方,摆脱“遗流”问题!

2、早婚纵欲阴阳两虚遗精早泄案

THEEND—

II版权声明

本文摘自:网络。

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

免责声明:文章仅供学习参考,如涉及用药针灸,请在执业医生指导下施治。

整理:铭铭

点击“阅读原文”购买男性专用艾条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