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增生症俗称骨刺、骨赘;又称为增生性骨关节炎,骨性关节炎(OA)、退变性关节病、老年性关节炎,肥大性关节炎,是由于构成关节的软骨、椎间盘,韧带等软组织变性、退化,关节边缘形成骨刺,滑膜肥厚等变化,而出现骨破坏,引起继发性的骨质增生,导致关节变形,当受到异常载荷时,引起关节疼痛,活动受限等症状的一种疾病。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
1.原发性骨关节病
是由于年龄增长、长期劳累,导致骨关节退行性改变、韧带松弛,肌肉力量下降,关节的稳定性受到影响,关节的周围形成骨刺,从而引起关节炎。
2.继发性骨关节病
多因关节创伤、发育畸形等导致关节面不平、受力不均而引起本病。
骨质增生症属中医的“痹证”范畴,亦称“骨痹”。中医认为本病与外伤、劳损、瘀血阻络、感受风寒湿邪、痰湿内阻、肝肾亏虚等有关。
中医治疗
一、治疗各个部位骨质增生的五个中药方
1.治法:祛风散寒、舒经通络除痹。
方药:蠲痹汤加减。羌活15g,防风12g,当归12g,炙甘草6g,赤白芍各12g,炙*芪15g,片姜*12g,生姜6g,苏木10g。本方益气和营,祛风利湿,为风邪偏胜,麻木较重者而设。若疼痛剧烈、寒邪较盛者,加制川乌、附子、细辛、桂枝以散寒止痛;若湿邪偏胜者,可加海桐皮、莶草、路路通祛风除湿,通经活络。2.治法:燥湿化痰,理气通络。方药:指迷茯苓丸加味。茯苓12g,*芩10g,陈皮12g,五味子10g,桔梗6g,姜半夏9g,白芥子10g,地龙12g,胆南星10g。本方燥湿化痰,理气通络。若兼见瘀阻经络者,可酌加三七、穿山甲、地龙以助其活血化瘀,通络止痛之力;若兼见有风寒者,可酌加桂枝、羌活、灵仙等以祛风湿,止痹痛;若兼见眩晕者,加天麻、白术;兼见胸痹者,加丹参、瓜蒌、郁金。3.治法:活血化瘀,疏通经络。方药:化瘀通痹汤加味。当归18g,丹参30g,鸡血藤21g,制乳没各9g,元胡12g,葛根18g,透骨草21g,姜*12g,穿山甲10g,地龙12g。本方活血化瘀、行气止痛。偏寒者,加桂枝、制川草乌、细辛;偏热者加败酱草、丹皮。若气虚者加*芪;若兼见痰湿者,加白芥子、胆南星;若兼有胸痹者加薤白、郁金、瓜蒌、半夏。4.治法:益气养血,通络行痹。方药:*芪桂枝五物汤加味。*芪15g,赤白芍各12g,桂枝10g,鹿角粉6g(分吞),鸡血藤15g,生姜6g,大枣4枚。本方益气温经,和营通痹。若兼风湿者,酌加灵仙、透骨草、葛根、羌活、炒苍耳子等,以祛风湿、止痹痛;若兼瘀血者,酌加地龙、桃仁、红花、当归尾等以助其活血化瘀之力;若兼有肾虚者,酌加淫羊藿、菟丝子、狗脊等,以补肾阳、通督脉。5.治法:益精补肾,滋阴熄风。方药:熟地15g,山药15g,山茱萸12g,枸杞子15g,菟丝子10g,生白芍12g,生石决明15g,当归9g,炙甘草9g,*精24g。本方能滋补肝肾真阴而熄风。若兼有风湿者,加灵仙、莶草、鹿衔草祛风湿止痹痛。
2
总的治疗原则,以补肾活血,通络止痛为主。
1.发于腰骶椎部位者,多因慢性腰脊劳损或风寒湿入侵痹阻而成。
治法:行血补肾,舒筋活络。
方药:益肾化淤通络汤。
处方(基本方):熟地、菟丝子、毛犬片、白芍、鸡血藤各20~30克、菝葜、威灵仙、川牛藤、鹿衔草各15~20克、玄胡、天丁、续断、大云、川乌片、鹿角片、土、.
鳖、炮甲珠、红花各10~15克、甘草6~9克。
加减:偏于肝肾阳虚者,加淫羊藿、胡芦巴、巴戟天、毛姜、杜仲、附子、肉桂。
偏于肝肾阴虚者,加枸杞子、枣皮、女贞子、旱莲草。偏于气血不足者,加*芪、*参、当归、白术、茯苓、偏于风寒湿邪、痹阻骨络者加羌活、独活、千年健、木瓜、秦艽、海风藤、豨莶草。偏于痰淤阻络者:加白芥子、南星、半夏、陈皮。偏于血淤阻络、疼痛较剧者加:马前子、参三七、血竭、全虫、川蜈蚣、白花蛇、守宫。
用法:上药煎三次、药汁合匀分三次温服日1剂或碾细末,每日服2次,每次服10克,用*酒吞服。一个月为1疗程,多数患者2~3个疗程,就可康复。
,、、,
2方:处方:白芍60克、甘草15克、木瓜15克、鸡血藤30克、威灵仙15克、独活12克、乳没各12克、毛犬片30克、鹿角胶15克。日1剂,水煎服。
3方:基本方:白芍、丹参各30克,川牛膝、玄胡各15克、乳没各10克、三七、甘草各6克。加减:气血亏虚者加*芪20克、熟地*、当归各15克、川芎10克;肾虚者加续断、杜仲、枣皮各10克、枸杞子20克。上方文火久煎,日服1剂,分2次服,十天为1疗程。
以上二方皆主治腰椎骨质增生。
2.颈椎增生
基本方:桂枝10克、淫羊藿15克、白芍15克、葛根30克、片姜*、鸡血藤、狗脊各30克、灵仙20克、蜈蚣2条。
加减:伴头晕、恶心、加天麻10克、勾藤30克、法半夏20克;伴手臂麻木加丝瓜络、地龙各15克。
3.膝关节骨质增生
处方:基本方:补骨脂15克、丝子、骨碎补、炮甲珠、天丁各15克、怀牛膝、鸡血藤、海风藤各30克、鹿衔草15克、灵仙20克。
加减:膝关节伴肿胀加苡仁、防己、萆薢各30克、膝关节明显冷感者加桂枝、川乌各10克;膝关节有热感者加地骨皮,忍冬藤各30克。
4.踝关节与足跟骨增生
处方:基本方:淮山药、鸡血藤、透骨草各0克、川牛膝、威灵仙各20克、枣皮、炮甲珠各12克、血竭10克、瓦楞子、皂角刺、熟地*、红花各15克。
以上中药每剂煎服2次后,药渣再煎半小时后,加白酒1两,兑入药汁内熏洗。
药渣乘热敷患处每次40分钟,日2次。
附:白芍木瓜汤(主治:腰椎骨质增生症:验方)
处方:白芍30克、木瓜、杜仲各15克、鸡血藤、威血仙各30克、毛犬片、川续断、菟丝子、怀牛膝各15克、甘草8克。
加减:气滞血淤者加玄胡,炮甲珠各10克、腰腿疼痛麻木者加透骨草15克,千年健15克,片姜*15克。
二、不同部位的骨质增生的症状
膝关节骨质增生的症状:初期,起病缓慢者膝关节疼痛不严重,有可持续性隐痛,气温降低时疼痛加重,与气候变化有关,晨起后开始活动,长时间行走,剧烈运动或久坐起立开始走时膝关节疼痛僵硬,稍活动后好转,上、下楼困难,下楼时膝关节发软,易摔倒。蹲起时疼痛,僵硬,严重时,关节酸痛胀痛,跛行走,合并风湿病者关节红肿,畸形,功能受限,伸屈活动有弹响声,部分患者可见关节积液,局部有明显肿胀、压缩现象。腰椎骨质增生的症状:以腰三、腰四最为常见。临床上常出现腰椎及腰部软组织酸痛、胀痛、僵硬与疲乏感,甚至弯腰受限。如邻近的神经根受压,可引起相应的症状,出现局部疼痛、发僵、后根神经痛、麻木等。如压迫坐骨神经可引起坐骨神经炎,出现患肢剧烈麻痛、灼痛、抽痛、串痛、向整个下肢放射。颈椎骨质增生的症状:骨质增生如果是发生在颈椎,骨刺压迫血管直接影响血液循环,表现多种多样。主要有颈背疼痛、上肢无力、手指发麻,头晕、恶心甚至视物模糊,吞咽模糊。如果骨刺伸向椎管内压迫了脊髓,还可导致走路不稳,瘫痪、四肢麻木、大小便失禁等严重后果。
三、引起骨质增生的四种原因
1、骨折后骨质增生。这是常见的骨质增生的原因。骨折后甚至碎裂后修复的形式是伤处周围的骨细胞不断增生形成骨痂。40多岁以后,大多数人都有骨质增生,只是发生部位和增生程度不同,有的有症状,有的无症状。2、体质因素:体重增加使本来已遭磨损的退化的关节再加上重荷,当然就更容易破坏,所以骨质增生的原因多发生于负重较大的髋、膝、跟骨、腰椎等部位。另外由于关节疼痛,患者不自觉地限制了活动而使体重增加,相互影响又加重了关节病变。3、周围软组织损伤后可发生钙化、骨化,影响到骨膜,使骨膜生骨。这种增生为病理性,可引起一定的症状。这是膝关节骨质增生的原因之一。4、随着年龄增长,膝关节诸骨由于长年磨损,周围韧带松弛,致使关节不稳定,造成病变引起相应部位骨质增生。此种骨质增生的原因是人体衰老的现象。
四、日常生活预防骨质增生的措施
1、选择软底的鞋,对足骨有好处。选择橡皮底的鞋子对足部较好,慢跑鞋是不错的选择。避免走在坚硬的表面上,例如水泥地、木板、或无地毯的地板,可在脚跟处加护垫,以减轻疼痛。2、避免处在潮湿地方,避免汗出当风。避免在潮湿处睡卧,不要汗出当风,不要在出汗后,即洗凉水浴或洗脚,以防风、湿、寒三邪气对身体的侵害。3、早期患者可做一些静力训练。早期患者最关键的治疗是稳定关节,坚持做双侧股四肌等收缩的静力训练,即取卧或坐姿,双下肢伸直,用力绷紧大腿前方肌肉群,坚持此法,自我按摩双腿。4、避免深蹲、负重、上下楼梯等加重关节负担的活动。避免深蹲、负重,上下楼梯等活动,如果疼痛的比较厉害,可用亚麻仁敷袋热敷,或者轮流用热水及冷水泡脚,对减轻症状大有好处,用冰按摩脚底也有帮助。5、适当增加户外活动,尽量避免长期卧床休息。进行有选择的锻炼,可以用骑脚踏车或游泳取代走路或慢跑,既达到了锻炼的目的,又不会伤及病脚。6、进食高钙食品。骨质增生在很大程度上与中老年人骨头钙质下降有关,因此,为确保老年人骨质代谢的正常需要,宜多食牛奶、蛋类、豆制品、蔬菜和水果,必要时要补充钙剂。7、控制体重。超体重者宜控制饮食,增加活动,减轻体重,以利于减轻关节负重。8、蛋白质的摄入要有限度。食物中过高的蛋白质会促使钙从体内排出,从而导致骨质疏松,加重骨质增生的症状。
七外治法
中药热敷治骨质增生
骨质增生是一种多发性退行性疾病,多发于40岁以上成年人,临床以发病缓慢、病程长、治疗效果差、症状复杂、并发症多为特点。近年来,笔者采用中药热敷加按摩等方法治疗,疗效满意。
治疗方法:先用自制的中药进行患部热敷,然后按摩。如果骨质增生伴有风寒湿邪侵入,气血亏损,脏腑功能失调者,根据中医辨证施治,配合内服中药调理,具有互相协同的治疗作用。
1、热敷处方:当归、红花、骨碎补、生大*、生南星、生半夏、细辛、松香各50克,赤芍、三棱、生川乌、生草乌、白芥子、楮实子、土鳖虫、海带各90克,马鞭草、威灵仙、狗脊、川芎各克,独活、羌活各80克。将上述药物研成粉末,每次克水调,装纱布袋中敷于患部,外加热水袋,热敷3-6小时。每日2次,药袋可用3天,15天为1个疗程。每个疗程间停3天,持续进行2-5个疗程。
2、按摩手法:①疏肌法:术者用右手先在患处自上而下轻按、轻揉,手法要柔和,反复数次,以求松弛肌肉。②寻结法:术者用双手拇指指腹从患处深部自上而下反复寻找结节,边寻边按揉。③破结法:以拇指指腹压住结节,上下剥推,使结节散开。如果患处有较大面积的强硬积块,用手掌顺着肌肉的走向由上往下推,使肌肉松弛,肿块减小或消失。推时要从深部推,不要推皮肤,防止皮肤被擦破。按摩时间共15分钟。
3、适应证以上方法适用于病程在3年以下的颈椎、腰椎、膝关节骨质增生患者。
中药热敷法治疗骨质增生,必须连续治疗两个疗程以上,即使临床症状消失后也必须坚持巩固治疗10天以上。对伴有其它疾病的患者,如颈椎病伴有颈部韧带损伤、斜方肌劳损、颈胸椎关节紊乱、肩周炎等;腰椎骨质增生伴有腰椎间盘脱出、椎体滑脱、骶椎裂、横突肥大与髂骨形成假关节、压缩性骨折、坐骨神经痛、梨状肌损伤综合征等,必须结合治疗伴发病症。
中草药热敷麻醉方剂处方:细辛30克、荜拨30克、白芷20克、草乌30克、苍耳子10克、花椒10克、蟾酥10克、川芎10克。将上药研细末、备用。一次取药粉50-70克、放玻璃瓶中加入克乙醇、充分振摇后、密封瓶囗、放置浸泡24小时、吸取上清药液备用、治疗时用药液涂抹于疼痛部位上、10-30分钟即可止痛、每日外敷数次、病全愈为止。记住:一定要热敷才有效、不热敷无效、温热之力可助药性由表达里、通过皮毛腠理、循经运行、内达脏腑、上通百会、下通涌泉、以疏通经络、补气补血、温热散寒、畅通气机、调整脏腑阴阳、从而达到治愈各种疾病。
骨质疏松症治疗的常用中成药及验方
一)目前国内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中成药
1、健肾地*丸
生地*、熟地*、茯苓、山药、泽泻、覆盆子、枸杞子、五味子、沙苑子、菟丝子等。
水蜜丸,每6粒重1克。口服,每服60粒(10克),每日3次,空腹淡盐水送服。
滋补肝肾、强筋壮骨。主治骨质疏松症属肝肾阴虚,临床表现以腰膝酸软、乏力倦怠、眩晕、耳鸣为主者。
2、归肾丸
熟地*、山茱萸、枸杞子、山药、当归、菟丝子、杜仲、茯苓等。
水密丸,每丸重9克。口服,成人每服1丸(9克),每日3次,空腹淡盐水送下。
滋补肝肾、强筋壮骨。主治骨质疏松症属肝肾阴虚,临床表现以眩晕、腰膝酸痛、耳鸣、夜尿清长、便溏为主者。
3、苁蓉健肾丸
肉苁蓉、锁阳、莲须、熟地*、茯苓、菟丝子、首乌、淫羊藿、白术、枣仁、羊睾丸、羊鞭、猪脊髓等。
水丸,20粒重1克。口服,每次3~9克,每日2次,淡盐汤或温开水送下。
补肾壮阳,健骨强筋。主治骨质疏松症,证属肾阳虚衰者,临床表现腰痛腰酸,以酸软为主,腿腰膝无力,畏寒肢冷为主者。
4、鱼鳔补肾丸
鱼鳔胶、肉苁蓉、当归、茯苓、潼蒺藜、枸杞、巴戟天、菟丝子、淫羊藿、淮牛膝、莲须、杜仲、补骨脂、肉桂、附片等。
大蜜丸,每丸10克,口服,每次服1丸,每日2~3次。
温补下元,强筋壮骨。主治骨质疏松症,证属肾阳虚衰者,临床表现以腰痛绵绵,酸软无力,形寒畏冷,脉沉细而迟为主者。
5、复方补骨脂冲剂
补骨脂、锁阳、续断、狗脊、赤芍、*精等。
冲剂,每袋重20克,口服,每次服20克(1袋),每日3次,空腹淡盐水送下。
温补肝肾,强壮筋骨。主治骨质疏松症,证属肝亏虚者,临床表现以腰痛酸软无力、眩晕、耳鸣为主者。
6、健骨冲剂
牡蛎、首乌、龟板、丹参等。
每袋8克,每次1袋,每日2次。
丹参的有效成分丹参酮起着雌激素样作用,可增加肠钙吸收,牡蛎中含碳酸钙、锰、铝等微理无素,有助于防治骨质疏松症。
7、肾骨胶囊
牡蛎等。
口服,1次1~2粒,1日3次;孕妇和儿童遵医嘱。
具镇静安神之力,又有收敛固涩,软坚散结之效。适用于肾虚骨瘦所致的筋疲骨软,腰酸背痛,下肢酸痛,形寒肢冷及创伤后或骨质疏松。
8、龙牡壮骨颗粒
龙骨、牡蛎、龟板、*参、*芪、山药、白术、麦冬、五味子、茯苓、乳酸钙等。
每次6克,每日3次,口服。
补肝肾,强筋骨。用于老年人内分泌失调所致的骨质疏松。
9、健步虎潜丸
熟地*、龟板、锁阳、枸杞子、菟丝子、补骨脂、杜仲炭、人参、*芪、秦艽、防风、当归、白芍、木瓜等。
每次1丸,每日2次,口服。
补肝肾,强筋骨,祛风通络。用于肝肾不足引起的筋骨痿软、腰膝酸痛、足膝无力、行走艰难、四肢麻木。
10、知柏地*丸
知母、*柏、熟地*、山茱萸、牡丹花、山药、茯苓、泽泻等。
每次9克,每日2次,口服。
滋阴降火。用于阴虚火旺所致的骨蒸劳热,虚烦盗汗,腰脊酸痛等。
11、六味地*丸
熟地*、山茱萸、山药、泽泻、丹皮、茯苓等。
口服,水蜜丸1次6克,小蜜丸1次9克,大蜜丸1次1丸,1日2次。
滋阴补肾。用于头晕耳鸣,腰膝酸软,遗精盗汗。
12、补肾健骨胶囊
狗脊、骨碎补、牛膝、桑寄生、延胡索、续断、茯苓、木瓜、蜈蚣、熟地*等。
口服,每次4粒,1日3次。
滋补肝肾、强筋健骨。用于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肝肾不足证候。
13、骨疏康颗粒
淫羊藿、熟地*、骨碎补、*芪、丹参、木耳、*瓜子、糊精。
口服,1次10克,1日2次,饭后开水冲服。
补肾益气,活血壮骨。主治肾虚,气血不足所致的中老年骨质疏松症,伴有腰脊酸痛,足膝酸软,神疲乏力。
14、骨松康胶囊
淫羊藿、仙茅、知母、*柏、巴戟天、川芎、当归、制川乌、制草乌、炙甘草等。
每次4粒,每天3次。
补益肝肾。用于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肝肾不足证候。
15、骨松康合剂
鸡子壳、大叶骨碎补、杜仲、广山药、蜂王浆、食醋、蜂蜜等。
口服,1次30毫升,1日3次。
补益肝肾,调节中老年人因肾虚所致的性激素分泌不足而防止钙的流失。用于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症。
16、密骨片
杜仲、胡桃肉、补骨脂、淫羊藿、干地*、淮牛膝等。
密骨生髓。适用于骨质疏松症,肾虚腰背痛。
17、骨痹丸
熟地、申姜、大芸、乳香、马钱子、麻*等。
1日4~7克,口服。
温肾壮阳,活血化瘀,通风活络。适用于骨质疏松症。
18、健肾地*丸
生地*、熟地*、茯苓、山药、泽泻、覆盆子、枸杞子、五味子、沙苑子、菟丝子等。
水蜜丸,每6粒重1克。口服,每服60粒(10克),每日3次,空腹淡盐水送服。
滋补肝肾、强筋壮骨。主治骨质疏松症属肝肾阴虚,临床表现以腰膝酸软、乏力倦怠、眩晕、耳鸣为主者。
19、归肾丸
熟地*、山茱萸、枸杞子、山药、当归、菟丝子、杜仲、茯苓等。
水密丸,每丸重9克。口服,成人每服1丸(9克),每日3次,空腹淡盐水送下。
滋补肝肾、强筋壮骨。主治骨质疏松症属肝肾阴虚,临床表现以眩晕、腰膝酸痛、耳鸣、夜尿清长、便溏为主者。
20、苁蓉健肾丸
肉苁蓉、锁阳、莲须、熟地*、茯苓、菟丝子、首乌、淫羊藿、白术、枣仁、羊睾丸、羊鞭、猪脊髓等。
水丸,20粒重1克。口服,每次3~9克,每日2次,淡盐汤或温开水送下。
补肾壮阳,健骨强筋。主治骨质疏松症,证属肾阳虚衰者,临床表现腰痛腰酸,以酸软为主,腿腰膝无力,畏寒肢冷为主者。
21、鱼鳔补肾丸
鱼鳔胶、肉苁蓉、当归、茯苓、潼蒺藜、枸杞、巴戟天、菟丝子、淫羊藿、淮牛膝、莲须、杜仲、补骨脂、肉桂、附片等。
大蜜丸,每丸10克,口服,每次服1丸,每日2~3次。
温补下元,强筋壮骨。主治骨质疏松症,证属肾阳虚衰者,临床表现以腰痛绵绵,酸软无力,形寒畏冷,脉沉细而迟为主者。
22、复方补骨脂冲剂
补骨脂、锁阳、续断、狗脊、赤芍、*精等。
冲剂,每袋重20克,口服,每次服20克(1袋),每日3次,空腹淡盐水送下。
温补肝肾,强壮筋骨。主治骨质疏松症,证属肝亏虚者,临床表现以腰痛酸软无力、眩晕、耳鸣为主者。
23、健骨冲剂
牡蛎、首乌、龟板、丹参等。
每袋8克,每次1袋,每日2次。
丹参的有效成分丹参酮起着雌激素样作用,可增加肠钙吸收,牡蛎中含碳酸钙、锰、铝等微理无素,有助于防治骨质疏松症。
24、肾骨胶囊
牡蛎等。
口服,1次1~2粒,1日3次;孕妇和儿童遵医嘱。
具镇静安神之力,又有收敛固涩,软坚散结之效。适用于肾虚骨瘦所致的筋疲骨软,腰酸背痛,下肢酸痛,形寒肢冷及创伤后或骨质疏松。
25、龙牡壮骨颗粒
龙骨、牡蛎、龟板、*参、*芪、山药、白术、麦冬、五味子、茯苓、乳酸钙等。
每次6克,每日3次,口服。
补肝肾,强筋骨。用于老年人内分泌失调所致的骨质疏松。
26、健步虎潜丸
熟地*、龟板、锁阳、枸杞子、菟丝子、补骨脂、杜仲炭、人参、*芪、秦艽、防风、当归、白芍、木瓜等。
每次1丸,每日2次,口服。
补肝肾,强筋骨,祛风通络。用于肝肾不足引起的筋骨痿软、腰膝酸痛、足膝无力、行走艰难、四肢麻木。
27、知柏地*丸
知母、*柏、熟地*、山茱萸、牡丹花、山药、茯苓、泽泻等。
每次9克,每日2次,口服。
滋阴降火。用于阴虚火旺所致的骨蒸劳热,虚烦盗汗,腰脊酸痛等。
28、六味地*丸
熟地*、山茱萸、山药、泽泻、丹皮、茯苓等。
口服,水蜜丸1次6克,小蜜丸1次9克,大蜜丸1次1丸,1日2次。
滋阴补肾。用于头晕耳鸣,腰膝酸软,遗精盗汗。
29、补肾健骨胶囊
狗脊、骨碎补、牛膝、桑寄生、延胡索、续断、茯苓、木瓜、蜈蚣、熟地*等。
口服,每次4粒,1日3次。
滋补肝肾、强筋健骨。用于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肝肾不足证候。
30、骨疏康颗粒
淫羊藿、熟地*、骨碎补、*芪、丹参、木耳、*瓜子、糊精。
口服,1次10克,1日2次,饭后开水冲服。
补肾益气,活血壮骨。主治肾虚,气血不足所致的中老年骨质疏松症,伴有腰脊酸痛,足膝酸软,神疲乏力。
31、骨松康胶囊
淫羊藿、仙茅、知母、*柏、巴戟天、川芎、当归、制川乌、制草乌、炙甘草等。
每次4粒,每天3次。
补益肝肾。用于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肝肾不足证候。
32、骨松康合剂
鸡子壳、大叶骨碎补、杜仲、广山药、蜂王浆、食醋、蜂蜜等。
口服,1次30毫升,1日3次。
补益肝肾,调节中老年人因肾虚所致的性激素分泌不足而防止钙的流失。用于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症。
33、骨痹丸
熟地、申姜、大芸、乳香、马钱子、麻*等。
1日4~7克,口服。
温肾壮阳,活血化瘀,通风活络。适用于骨质疏松症。
34、强骨胶囊
骨脆补总*酮。
每次0.5克,1日2—3次,口服。
温肾壮骨止痛,适用于骨质疏松症。
35、金天格胶囊
人工虎骨。
每粒0.42克,每次3粒,1日2—3次,口服。
温肾壮骨止痛,适用于骨质疏松症。
(二)、治疗骨质疏松症的常用验方
1、骨痿灵
熟地、山萸肉、虎骨(狗骨加倍)、杜仲、赤芍、川芎、香附、泽泻、*芪各10克,当归、茯苓各15克,鹿茸、肉桂各3克,牛膝、地龙各12克,柴胡8克,龟板30克。
将鹿茸、狗骨制成细面,将龟板久煎后再放入其他药物煎煮,取汁毫升左右即可冲服鹿茸狗骨面剂。20天为一个疗程。
补肾健脾,强筋壮骨。主治中老年骨质疏松症。
2、补肾健骨汤
熟地20克,山药、丹参各15克,山萸肉、菟丝子、牛膝、鹿角胶、龟板胶、仙灵脾、肉苁蓉各10克,田三七3克(研末冲服),枸杞子8克。
每日1剂,水煎服。
补肾填精,壮骨生髓。主治老年骨疏松症。
3、骨痹汤
骨碎补、鹿含草、鹿角霜、千年健、补骨脂各15克,狗脊、肉苁蓉、熟地、鸡血藤各30克,怀牛膝10克。
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服。
补益肝肾,祛湿通络。主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4、补肾填精汤
*芪30克,女贞子、补骨脂、菟丝子、枸杞子、杜仲、川断、肉苁蓉、淫羊藿、山药各15克,生牡蛎50克,元胡10克。
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补肾填精。主治绝经期后妇女骨质疏松症。
5、二仙肾气汤
仙茅、仙灵脾、山药、山茱萸、泽泻、茯苓、丹皮、当归、川芎各10克,熟地*15克,肉桂3克,附片、青皮、陈皮各5克。
水煎服,1日1剂,20天为1个疗程。
温补肾阳,活血止痛。主治老年性胸腰椎骨质疏松症。
6、补肾通络汤
熟地、山药、泽泻各20克,山萸肉、杜仲、牛膝各15克,鸡血藤、桃仁、田三七、附子各10克,茯苓25克,*芪30克,玄胡5克。
痛剧者加大三七用量。
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2~3次温服。
补肾壮骨,活血通络。主治中老年骨质疏松症。
7、益肾填髓汤
鹿角片(先煎)10克,生牡蛎(先煎)、生*芪各50克,当归身、熟地、龟板各12克,淫羊藿、枸杞、补骨脂各15克,杜仲20克。
每日1剂,水煎毫升,分2次服用;30剂为一个疗程,连续服用3~5疗程。
益肾填精,化血生髓,强筋壮骨。主治骨质疏松症。
8、补肾壮骨汤
杜仲、熟地*各15克,山茱萸10克,骨碎补、枸杞子、淫羊藿、*参各12克,甘草6克,三七末(冲)3克。
水煎,早晚2次分服。加服钙尔奇D,1片,每日1次。服药3个月为一个疗程,2个疗程后复查。
补肾壮骨增髓。主治老年性骨质疏松症。
9、三补杞胶汤
熟地、山药、枸杞子、鹿角胶各20克,山萸肉15克。
肾阳虚型加杜仲、当归、菟丝子、肉桂各20克,补骨脂15克;肾阴虚型加龟板胶20克,牛膝15克;阴阳两虚型以左归饮方加肉桂、补骨脂各10克,鹿角胶20克;虚热明显者加知母、*柏、天花粉各10克。
每日1剂,水煎取汁2次温服,胶类药烊化。2个月为一个疗程。同时加服乳酸钙1.0克,鱼肝油丸2粒,每日3次口服,连服2个月。对继发性骨质疏松者停服类固醇药物;患Ⅱ型糖尿病者继续服用降糖药物和控制饮食及糖类摄取量;骨折病人在骨外科治疗基础上,辨证加服中药。
补肾益精,壮骨通络。主治骨质疏松症。
10、青娥滋肾汤
杜仲、胡桃肉、补骨脂、淫羊藿、干地*、淮牛膝各12克。
水煎,口服每次50毫升,日2次,连续服用3个月。
补益肝肾,强筋壮骨。主治骨质疏松症。
11、补肾化瘀汤
熟地20克,山药、杜仲、当归各15克,山萸肉、枸杞子、女贞子、菟丝子各12克,狗脊、川断各30克,桃仁、红花、土元、陈皮各10克。
偏肾阳虚者去枸杞子、女贞子,加鹿角胸胶、肉桂各10克;偏肾阴虚者去菟丝子,加生龟板5克;牵及下肢疼痛者加牛膝、独活10克。
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早晚2次温服。
补肾填精,活血通络。主治骨质疏松性腰背痛。
12、温阳止痛汤
制川乌、制草乌各5克,肉桂、川椒各3克,制附子、续断、巴戟天、狗脊、地龙、白芥子(包煎)、枳壳、牛膝各10克。
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2次温服。每服5剂为1个疗程。
温阳散寒,除湿止痛。主治腰椎骨质疏松症。
13、通络补髓汤
生地、熟地、桑寄生、鸡血藤、当归尾、白芍、丹参、木香各10克,山萸肉、杜仲、五味子各3克。
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2次温服。每服5剂为1个疗程。
滋阴养血,通络补髓。主治腰椎骨质疏松症。
14、补肾活血汤
熟地、丹参各25克,龟板30克,生地、枸杞、山萸肉、仙灵脾、*芪各15克,骨碎补、当归各20克,丹皮、川芎各10克,木香3克,甘草5克。
上肢骨折加桂枝15克;下肢骨折加牛膝15克;足跟骨折加木瓜15克;腹泻者加扁豆、云苓、白术各10克。
诸药加水毫升,文火煎,取汁毫升,每日1剂,分3次服。
益气活血,补肾壮骨。主治骨折后期断端骨质疏松。
15、滋肾强骨汤
女贞子、菟丝子、茯苓、当归、龟板、川断、甘草、鹿角胶(另烊)各10克,枸杞、地*各15克,杜仲、补骨脂各20克,*芪、川芎各9克,牛膝6克,大枣6枚。
水煎服,每日1剂,连续服10个月。
补肝肾,壮筋骨。主治骨质疏松症。
16、无名异冲剂
无名异、陈皮各10克,麦饭石、川断各15克,淫羊藿8克,*芪25克,当归5克,骨碎补、补骨脂各12克,炙甘草6克。
按上述药量比例制成冲剂。每包15克,日服3次,每次1包,12天为1个疗程。
补肾填髓,活血止痛。主治骨质疏松症。
17、护骨合剂
熟地、山茱萸、首乌、枸杞、龟板、山药各3份;杜仲、巴戟天、仙灵脾、茯苓各2份;覆盆子、紫河车各1份。
诸药按比例制成合剂,每天50毫升,分1~2次口服,1个月为1个疗程,连服3个月。
补肾益精,强筋壮骨。主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18、补肾生髓丸
川断、巴戟天、寄生各2份,熟地、紫河车、龟板胶、山茱萸各3份,骨碎补、五味子各1份。
诸药按比例研制成丸剂,每服9克,每日3次,连续服用10~12周。
补肾益精,壮骨生髓。主治骨质疏松症。
19、补肾壮骨胶囊
女贞子、菟丝子、杜仲、仙灵脾各15克,熟地*20克,骨碎补12克,*精10克。
诸药共研细末装胶囊,每日3次,每次6克,白开水冲服。
补肾益髓,壮骨通络。主治骨质疏松症。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