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林采撷是我的读书笔记中的部分,也是我学中医历程的部分,主要以选取名老中医医话为主。这也是我比较偏爱的一部分,它对我一生的临床影响比较大。我不爱看别人评注的医案,觉得有点隔靴挠痒,揣测臆想,离作者的原意甚远。医话则不同,那是医者本人用药、施方、认证的体会,可靠性大,且一般是医者本人一生最得意之处,最有把握之点。我在读中医函授教材时,最大的感受就是枯燥无味,不好理解,不好记忆。相反医案医话,尤其是医话,通俗易懂,妙趣横生,引人人胜,爱不释手。我从医话中一味一味中药的学,一个一个方子的记,一条一条的思,一案一案的理,积少成多,验于临床,很快就掌握了中医的基本技能。随着阅历的增多,时间的推移,经验自然而然的就多了。现在就利用这个章节,部分还原我学中医的过程,以供后学者参考。
何绍奇谈医——治疗骨质增生的体会
骨质增生俗称“骨刺”,可见于人体任何部位的负重关节,以颈椎、跟骨、腰椎、膝骨关节最为常见,是中老年人常见病之一。其主要临床表现是患处疼痛,伴酸胀麻木,患者颇以为苦,如跟骨骨刺每在初立、初走时剧痛难忍;颈椎骨刺可引起颈、肩、臂、背部放射性疼痛,头痛,恶心,眩晕,猝倒。
我治疗骨刺,是受20世纪70年代长春刘柏龄先生骨质增生丸的启发,他认为骨刺是由于肾虚,不能生髓充骨而致骨的退变,骨质增生丸(熟地、肉苁蓉、骨碎补、鸡血藤、淫羊藿、莱菔子)有抗增生和镇痛作用,既使骨质得到物质的填充而修复,又能使经络畅通而改善症状。很明白,刘先生是在中医学“肾主骨”的理论指导下拟定此方的。此方不仅对骨刺有效,对其他痹证也有效。80年代中期我去江西讲学,万兰清教授说她用骨质增生丸治疗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效果也不错。
我临床师刘氏方之意而变通之。例如我常用的补肾壮骨药是鹿角片、鹿角胶、山甲珠,取以骨补骨之意;余如山萸肉、补骨脂、淫羊藿、骨碎补、续断、狗脊、牛膝、杜仲、桑寄生等,取其既能补肝肾,又能强筋骨。如续断,《本草汇言》说它“所断之血脉非此不续,所伤之筋骨非此不养,所滞之关节非此不利”;狗脊,《名医别录》说它“坚脊,利俯仰”,《本草求真》说它“凡一切骨节诸疾,有此药则关节自强。”对骨刺单补不行,还必须补中有通。骨刺的疼痛有一个特点,即初立、初行即疼痛甚剧,活动一会儿就会好一些,活动后则气血流通,说明其病乃是瘀滞,所以要因势利导地使用活血行气药(反之,活动久了,如久立久行,而致酸痛加剧,则是虚的表现)。其中用于活血最有效的药是地鳖虫。*宫绣说它“去血积,搜剔至周,主折伤,补接至妙”,余则三七、红花、赤芍、当归、乳香、没药、丹参。用于骨刺的行气药最好是威灵仙,《本草正义》说它“以走窜消克为能事,积湿停痰,血凝气滞……风寒湿三气之留凝隧络,关节不利诸病,”《药品化义》说它“性猛急,走而不守。”我家乡草药医说它的别名叫“九十九条根”,又有“铁脚”之称,可知其性通利善行。
以上用药,综合起来,我称作补肾化瘀法。疼痛较剧,夜甚,胃寒肢冷,舌质不红者,加制川乌、炮南星、细辛、桂枝、附子,则为补肾活血温阳散寒法。
病案举例:
病例一:袁某,女,50岁,北京中教师,年12月19日初诊。髌骨软化,骨刺,上下楼时痛。舌淡,脉沉细。用补肾化瘀法:熟地15g,骨碎补15g,赤、白芍各20g,木瓜10g,续断12g,淫羊藿15g,红花10g,威灵仙12g,山甲珠3g(研粉二次冲),川芎10g,当归10g,怀牛膝10g,炙甘草6g。七服。1月9日复诊,膝已不痛,腰酸,食后腹胀。易方调理而安。
病例二:孙某,女,51岁,中国科学院。
初诊:年2月28日。颈椎、腰椎、胸椎骨质增生,腰椎间盘轻度脱出。疼痛,麻木,不能蹲下、弯腰。补肾化瘀何疑。淫羊藿18g,骨碎补12g,熟地12g,山萸肉10g,续断12g,当归15g,丹参15g,没药6g,制川乌10g,桂枝12g,肉苁蓉12g,巴戟天10g,赤、白芍15g,甘草6g,葛根30g,威灵仙10g。七服。
复诊:稍感轻松,心烦,失眠,每晚仅能睡4小时。原方加酸枣仁、知母、川芎、茯苓(合酸枣仁汤)、鹿衔草、鹿角片、木瓜、地鳖虫。
三诊:睡眠改善。服药24服,已无腰脊颈痛之苦,可以打乒乓球了。改以补肾壮骨为主。原方去川乌、知母、茯苓、葛根,加杜仲、萆薢。
病例三:徐某,女,52岁,中央*校。
初诊:年11月14日。腰椎2~3、4~5突出伴骨质增生,起坐困难,面色不华,背冷,脉沉细,偶有早搏。乏力。每晚只能睡6小时。拟补肾活血益气温阳法。淫羊藿15g,狗脊12g,续断12g,山萸肉10g,萆薢15g,威灵仙12g,制附片15g,桂枝10g,*参30g,*芪30g,麦冬15g,当归12g,地鳖虫10g,丹参15g,赤、白芍各15g,酸枣仁20g,炙甘草6g,玄参15g。6服。
复诊:转方时,校医院大夫误将“萆薢”抄成“草乌”,但服后其痛大减,起坐已无困难。易方加骨碎补、怀牛膝、熟地。随访至今。
病例四:任某,男,73岁,北京理工大学。年1月18日初诊。患颈椎病多年,眩晕,卧时只能右侧,不能左侧,否则晕眩加剧。指头发麻,脉弦滑,舌质正常。拟补肾活血法:熟地15g,肉苁蓉12g,当归10g,老鹿角15g(镑),红花10g,葛根15g,赤、白芍各12g,威灵仙10g,巴戟天10g,骨碎补12g,丹参15g,*芪30g,淫羊藿12g。服药30剂,眩晕已除。
古道瘦马按: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上比较多见常见,年老的有,年轻的也有,我基本上都是以此药《平痛壮腰丸》治疗,效果都很好。原先此症是用汤药,要求服一段时间,但是很多病人嫌药难喝,不能坚持,所以我就将汤药精化为水蜜丸,这样一来吃起来方便,所有人都能接受,只要坚持一个疗程,都能收到如期效果。此方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就是以名方独活寄生汤为主加减而成。该方集补肾强骨,祛风除湿,活血止痛于一体,标本兼治。
相关阅读:点击下方“阅读原文”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