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概览
草乌,这一中药材,在自然界中有着多个别名,如草乌头、断肠草、土附子、毒公、竹节乌头以及五毒根等。这些名称不仅反映了其独特的生长特性和药用价值,更在民间流传着各种与之相关的传说和故事。
2、植物形态详解
草乌,这一中药材,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其块根常呈现为倒圆锥形,外皮色泽黑褐色。茎秆挺立且粗壮,为直立生长。叶子以互生方式排列,叶片质地坚硬,形状卵圆形,且两面均无毛或仅上面稀疏地覆盖着短毛。草乌的花序为总状排列,花萼颜色蓝紫色,上萼片形似盔帽,而侧萼片则呈倒卵状圆形。果实为碢葖果。
3、生长环境与产地
草乌生长在山地、丘陵的草坡、林下或林缘地带。这种中药材在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以及内蒙古等地都有分布。
4、采收与加工
草乌的采收时机通常在秋季,当茎叶开始枯萎时进行挖掘。随后,经过干燥处理,便成为了生草乌。需要注意的是,生草乌具有剧毒,因此在使用前必须经过适当的炮制处理。
5、药材特征
草乌的母根呈现出长圆锥形,略带弯曲,其末端尖锐且长,酷似乌鸦头部。在顶端,常常可以观察到残存的茎或茎痕。草乌的表面颜色为黑褐色或灰褐色,皮层皱缩并伴有纵皱纹以及须根痕,有时甚至能见到瘤状突起的侧根。在嗅觉上,草乌的气味较为淡薄;而品尝时,其辛辣麻舌的味道则十分明显,需特别留意,因其含有剧毒。
6、性味与归经
草乌的性味特点为性热,同时带有辛、苦的味道,且其毒性强烈,需特别小心。在归经方面,草乌主要归入心经、肝经、肾经和脾经,显示出其药效的广泛性和复杂性。
7、功效与作用
草乌能够祛风、除湿、散寒、止痛,属于祛风湿药中的祛风湿散寒药类别。
8、临床应用
草乌在临床上有着广泛的应用。它可以内服,用于治疗风寒湿痹、肢体关节冷痛以及心腹冷痛等症状。同时,草乌也可以外用,研末后涂敷在患处或煎水洗涤,对于痈疽疥癣等病症有显著疗效。然而,需要注意的是,生品草乌内服时应谨慎,通常经过炮制后的草乌更为安全。此外,草乌与半夏、栝楼、白蔹、白及、川贝母、浙贝母等药材存在配伍禁忌,同时还应避免与犀角同用。
9、药理研究
草乌具有显著的抗炎镇痛功效。它能够强化肾上腺素对心肌的作用,有效对抗氯化钙引发的T波倒置现象,同时还能抵消垂体后叶素导致的初期S-T段上升及其后的下降。此外,草乌还能增强毒毛花苷G对心肌的毒性作用,并展现出抗组胺和局部麻醉的特性。
0、化学成分剖析
草乌中蕴含多种剧毒的双酯类生物碱,其中包括乌头碱、次乌头碱、新乌头碱、中乌头碱、3-去氧乌头碱、北草乌碱以及乌胺等。
、使用注意事项
草乌内服需谨慎,不适用于老弱及婴儿。对于阴虚火旺、各类热证患者及孕妇,应禁止服用。同时,草乌不宜与半夏、瓜蒌、瓜蒌子、瓜蒌皮、天花粉、川贝母、浙贝母、平贝母、伊贝母、湖北贝母、白蔹、白及等药材同用。
2、草乌的配伍药方
①治疗寒湿引发的四肢骨节剧烈疼痛,可以使用草乌(煮熟后去黑皮并研成末)、苍术、甘草各0.3克,混合后加入酒中调匀服用。此方源于《云林神般》三分散。
②对于腰腿痛和关节炎,可以尝试草乌4.5克,威灵仙9克,地龙9克,牛膝2克,一同煎煮后服用。此方摘自《青岛中草药手册》。
③若需缓解膝踝关节疼痛并祛除风湿,可制作草乌、防风、细辛等份的药末,擦于鞋袜中。此方来源于《扶寿精方》膝风方。
④针对偏正头风,可以使用白芷(炒)75克,川芎、生甘草、草乌(半生半熟)各30克,共同研成末。每次服用3克,可用细茶或薄荷汤送服。此方出自《经验广集》上清散。
⑤对于心胃攻痛、寒疝以及长期不愈的病症,可以尝试草乌(切片后醋炒)和吴茱萸(炒)等份的药末,加入红曲制成稀糊状的丸剂,每次服用十丸,一日三次。此方据《本草汇言》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