茜草多生于山野之中,在我国大部地区皆可以看到它的身影。
茜草在野外还是比较容易辨别的,它的茎叶经常匍匐丛生或者攀缘于其它物体向上生长。中医里面入药是用得其根茎,一般在春秋时节采挖,这时候的茜草根茎比较粗壮,药效亦佳。
关于茜草的作用,历代的医家对其评价不一,但是总的来说都是比较认可其止血、散瘀等作用的。
比如《名医别录》之中就记载到,此物可止‘崩漏下血、跌折伤血’诸症;《本草纲目》之中也说到,此草可‘痛经脉,活血瘀,行滞血’。
现代中医里面认为茜草之根茎味苦而气寒,其苦寒之力可散血分之余热,故而有一定的凉血、止血之功。至于其具体的妙用,则有以下几点。
1、凉血止血
血行于百脉,若有余热蕴结于内,则极易出现血热旺行之症,此时则常会发生内热吐血流鼻血、肺热咯血、下焦湿热便血等情况。
对于此类血热妄行之出血证,一般当以苦寒之药来清泻血分之余热,而茜草的苦寒之力最宜用之。古人应对这些出血证的时间,就常直接以茜草来煎汤内服,或者是将用茜草来煮鸡蛋食用,皆具有不错的缓解作用。
同时,我们亦可以根据不同的症状来随证搭配诸药使用,其效果则更佳。比如内热而出血者,可与生地黄、白茅根、侧柏叶、黄芩、栀子等配伍;下焦湿热小便夹血者则可以与小蓟、车前草、蒲黄、地榆之类配伍。
此外,对于一些女科颇为常见的崩漏下血、经血失常等情况,亦可以将其入药使用。此时在配伍一些散瘀止血药的同时,兼能加适量的黄芪、当归、白术等补益之药以固冲任,其效则更佳。
2、活血通经
茜草除了上述作用之外,其还具有一定的散血瘀、通经脉之功,这一点在实际使用之中应用也是非常广泛的。
比如一些女科血瘀之症,进而伴有经闭不通、腹痛不止等情况的话,则可将其与红花、桃仁、当归、延胡索等活血散瘀止痛之药配伍使用,一般都可以达到比较理想的效果。
而在民间亦有将其应用于跌打损伤之类的瘀血之症,比如生活中不小心受外伤而出肌肤内血瘀不散、皮肤青紫等情况,人们就常会用其泡酒,不管是外洗还是内服皆可起到一定的效果。同时也可将其与红花、威灵仙、当归、川芎、羌活、独活等药材配伍使用,其散瘀活血之效则更佳。
而针对于不同的症状,茜草入药时的使用方法也是不一样的。一般认为若是用其来止血的话,当将其炒制为炭为宜;而若是活血通经的话,当以生用或者酒制更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