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灵仙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传承非遗文化丨廖氏寸草心,盈盈医者情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怎么冶 https://m-mip.39.net/nk/mipso_6329464.html

对于颈椎病、腰椎病患者来说,如果不用吃药,不用开刀做手术,仅用一袋中草药包热敷熨烫,祛除病痛根源,那是一件相当幸福的事。  在遵义市汇川区人民路乌江恬苑小区安静的巷子里,“廖氏寸心草”整脊中医诊所的中医药疗“独门绝技”,对颈椎、腰椎等疾病方面拥有极为出色的治疗效果,为广大病患者带来了“健康福音”。

踏进诊所,环境古朴而典雅,处处洋溢着浓厚的中医文化氛围,空气中淡淡中草药香味若隐若现,沁人心脾。大厅里,满墙的锦旗层层叠叠最为“炫耀”:“医德高尚暖人心,医术精湛传四方”“医德高、医术好;信誉好,服务好”“医德医术赛华佗,心热似火如家人”......每一面锦旗的背后,都凝聚起患者对“廖氏寸心草”整脊药疗技艺的一份认可与肯定。

据记载,廖氏家族原居江西吉安,世代从医,至今已有年历史。二十世纪初,廖氏族人搬居遵义市汇川区松林镇,廖氏整脊药疗技艺第十代传人廖光伦继承家族祖业,在松林、金鼎山、高桥一带行医,平时到附近山脉采集细辛、威灵仙、千斤拔等50余味中草配制药包,通过加热敷至患者患处熨烫,再结合传统手法治疗颈、肩、腰、腿等疾病。此衣钵医术传至廖先梅时,已经历了十四代传承,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廖氏整脊药疗技艺。

治疗时,医者视患者症状配制药包,用纱布包好,放入蒸笼蒸热30分钟,将蒸热后的药包敷至患者患处熨烫,再结合廖氏传统手法,由上到下进行推拉揉熨,以达到舒筋活络、活血化瘀、温经通络止痛之功效。  据了解,整脊药疗一个疗程25天,每天两次,连续治疗三个疗程病情治愈或好转,且疗法具有不手术、不服药、疗效显著等特点,适合各类人群。

有好疗效,才能赢得好口碑;有好口碑,才能树立好品牌。患者张大宇,因长期重体力工作晚上突发疾病,腿疼、脚麻、走不动路,医院检查后得知是致腰间盘突出压迫神经,医生建议动手术。一听到“手术”两字,张大宇心里打起“退堂鼓”,这不仅是家庭经济上的压力,身体也将受到巨大的折磨。  “我想起身边有朋友也得过同样的病,也没见他动手术,现在身体很健康,工作也没有耽误。”张大宇立即跟朋友沟通了自己的情况,在朋友的推荐下,到“廖氏寸心草”接受治疗。

廖先梅正在为患者进行药疗

“我是抱着试试的心态来治疗的。药包熨烫的过程很舒服,可以说是一种享受。”张大宇笑着说,没想到坚持两天后,情况就有了好转,腿有了知觉,疼痛也得到了缓解,走路不需要人搀扶了。“整脊药疗非常不错!”脊椎病也会“盯”上年轻人。  33岁的徐章跃,在建筑工地工作,因长时间弯腰操劳,患上腰椎间盘突。“起先是经常腰疼,也没有当回事。后来越来越痛,甚至都不能直起腰来,不能走路,医院检查发现,自己居然得了腰椎间盘突出。天天吃西药,没有效果。”

“在‘廖氏寸心草’治疗三天后,可以自己走动,疼痛也减轻了很多。治疗一个疗程后,已经跟正常人没什么两样了。”徐章跃说。“以前走上2千步左右,腰就会胀痛,经过治疗,逛很久都没觉得疼。治疗时很轻松,服务很好,上下楼都有人扶,这点真的很不错!”张女士说。  ......

类似张大宇、徐章跃经廖氏“独门绝技”治疗后,病情好转且康复成功的案例,不胜枚举。贵州省中医药局对其药疗技艺也十分认可和推崇。

年11月,“廖氏整脊药疗技艺”成功入选遵义市汇川区第四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之一,再度走进人们的视野,成为传统文化一大亮点。  “脊椎是人体的‘中流砥柱’,脊椎病不是单纯的骨头出现问题,它实际上是一个综合性疾病。西医检查时拍个CT只能看见骨头,而周围分布的肌肉、筋膜、神经系统出现了问题,这些都无法拍出来。”廖先梅解释,脊椎病类型不一样,不同的治疗方法,呈现的疗效也各不相同。廖氏整脊药疗,可以使中药物成分快速渗透皮下肌理,直达患处,改善寒邪聚结状况,舒缓痉挛的软组织,恢复腰椎的正常结构。

“脊椎病患者不能随意按摩、捶打、牵引,有可能对颈椎造成更大伤害,严重者甚至会导致瘫痪。”对于脊椎病,廖先梅具有深入研究和独到的见解,不建议患者选择按摩的方法来缓解疼痛。如今,“廖氏整脊药疗技艺”作为区级非遗代表项目,廖先梅表示要主动担当,擦亮这块金字招牌,借助“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平台,更好地守正创新、继承发展。  “‘廖氏寸心草’,其‘心’意指孝心、关心与爱心,守住‘寸草心’是祖训祖制。医者仁心,不仅仅是医病,更要精选好药,良心配药,尽心尽力对待每一个患者。”

值得一提的是,廖先梅在秉承祖训的同时,用行动诠释一名医务工作者的责任、担当与爱心。年10月,遵义新冠疫情暴发,廖先梅不仅第一时间报名参加志愿者,参与疫情核酸检测工作,奋战在抗疫一线,而且极尽所能,捐赠外科医用口罩合计4.5万个、防护服30套、N95口罩个,先后组织动员企业家们开展慰问、捐赠活动,募集资金及抗疫物资共15万余元。  非遗之于廖先梅显然不只是事业上的互相成就,廖先梅说:“中医文化是块瑰宝,走在传承非遗文化的路上,就要一辈子用‘匠人’的精神去践行和传播。”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谢国欢

编辑徐春燕

编审陈富强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